李默连续几夜都难以入睡,脑海中回荡着他在异常研究中心观察到的量子信息模式。周六晚上,当张磊告诉他要去参加一个同学的生日聚会时,李默决定利用这个机会进行一些私人实验。
"你确定不一起来?"张磊穿上外套问道,"会有很多有趣的人。"
李默摇摇头,指着他潦草记满符号的笔记本:"我想整理一下这些数据,也许做些小实验。"
"又是一个'李默式'的周六之夜,"张磊笑着说,"别把宿舍炸了,好吗?"
"我会尽量控制在分子水平的爆炸,"李默回应道,两人都笑了起来。
房门关上后,李默从床下拖出一个特制的金属箱。这是他和张磊几周前从大学实验室"借"来的基础设备,加上一些他们自己的改装,形成了一个简易的家庭实验室。
他小心地取出一个微型显微镜,几个培养皿和一系列化学试剂。虽然这些设备远不如异常研究中心的先进,但对于今晚的目的已经足够。
"好了,"他自言自语道,"让我们看看在没有陈教授监督的情况下能做什么。"
李默首先准备了几个简单的样本——一滴水,一小块铜丝,一粒盐,和一小滩酒精。他的目标不是使用常规科学方法研究它们,而是尝试更系统地使用和理解自己的能力。
他关掉了宿舍的主灯,只留下一盏小台灯,然后坐在临时实验台前,深呼吸几次,集中精力。
"首先,观察,"他轻声说,仿佛在给自己上课,"然后,连接,最后,影响。"
他将注意力集中在水滴上,让特殊感知逐渐展开。现在,他已经能够更快地"调整"这种感知,就像调整显微镜焦距一样。很快,他看到了熟悉的量子信息场——水分子周围的复杂模式和振动,以及它们之间的信息流网络。
"记录:水的基本信息模式,"他对着一个小录音机说,同时在笔记本上快速绘制符号,"氢氧键显示出特定的振动频率,水分子团形成局部网络节点。"
接下来,他尝试观察不同物质之间的区别。铜丝中的金属键网络明显不同于水的氢键,盐晶体的离子键又呈现出另一种模式,而酒精则是有机分子特有的碳氢键信息结构。
"每种物质类型都有独特的'签名',"他记录道,"就像不同的编程语言或不同的物质'API'。"
李默花了两个小时仔细观察和记录这些基本模式,为自己建立一个简单的"参考库"。随着时间推移,他发现自己能越来越快地识别这些模式,就像学习阅读一样,从逐个字母辨认到一眼看出整个单词。
午夜时分,他决定进入实验的第二阶段——尝试控制和改变这些物质的属性,但使用比在研究中心更系统化的方法。
"让我们建立一个控制协议,"他自言自语道,"从最简单的参数开始。"
他选择了水滴作为第一个目标,尝试改变其表面张力。这是一个相对简单的物理特性,相比改变化学性质要容易得多。
李默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正在"连接"到水分子的信息场,建立一种意识接口。随着他的专注,他感到一种微妙的"链接"形成了——就像建立了一个心理通信通道。
"连接已建立,"他轻声说,"现在尝试调整参数。"
他想象自己正在调整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强度,增强它们之间的表面张力。起初没有明显变化,但随着他的专注加深,水滴开始肉眼可见地收缩,变得更圆,表面张力明显增强。
"成功,"他兴奋地记录,"估计表面张力增加了约30%。持续时间。。。记时开始。"
他拿出手机开始计时,观察这种改变能持续多久。约七分钟后,水滴开始缓慢恢复正常形态。
"自动恢复现象确认,"他记录道,"宇宙自我修复机制在起作用。"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李默系统地测试了各种不同的物理参数修改:
他改变了铜丝的导电性,使其暂时成为绝缘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