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阳光穿过宫墙,洒在御书房前的青石阶上,热浪蒸腾,连树上的知了都叫得有气无力。跪在阶前的太监总管刘连福额头抵地,豆大的汗珠顺着额角滴落,却不敢抬头直视龙颜。
"废物!一群饭桶!"震怒的咆哮从书房内传出,随之而来的是瓷器碎裂的声响。刘连福浑身一颤,额头抵得更低了。
宫中珍藏百年的《江山如画》不翼而飞,这幅先皇亲笔所绘的宝物不仅是皇室重器,更因画中暗藏大周边境各处要塞位置,一旦落入敌手,后果不堪设想。
"来人,宣七王爷入宫!"皇上的声音略显疲惫,却依然不容置疑。
立夏的暑气在京城蔓延,李清歌的药铺门前却排着长队。她一袭素青色衣裙,清丽脱俗的面容因连日忙碌而略显疲惫,但眼神依然清澈锐利。
"张婆婆,您的风湿药好了,记得每日清晨温水送服。"李清歌将包好的药递给面前满脸皱纹的老妇,语气温和。
老妇接过药包,笑得眼如弯月:"姑娘的药就是灵验,上回那水肿全消了。"
李清歌微微一笑,正要招呼下一位病人,店小二却匆匆跑了进来,在她耳边低语几句。她眉头微蹙,目光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光彩,却很快恢复如常。
"各位乡亲,今日有急事需要外出,明日再为大家看诊。"她向众人歉意地拱手,不顾众人的失望之声,快步走进内室。
内室中,一位身着锦缎的侍卫站得笔直,看到李清歌进来,恭敬行礼:"李姑娘,我家王爷请您立刻入宫相助,事关重大。"
李清歌轻叹一声,故作无奈:"又是什么棘手的案子?为何非要找我不可?"
侍卫不敢多言,只递上一封信笺。信笺上那熟悉的潇洒字迹让李清歌心尖微颤,虽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已雀跃不已。是他!又要一起查案了!
"告诉王爷,我稍作准备便随你入宫。"她转身取下墙上的一个精致药囊,里面装着她常用的银针和一些特制药粉——这些小物件在危急时刻曾多次救她和上官临风于危难。
换上一身较为正式的湖绿色衣裙,李清歌整理了发髻,对着铜镜端详片刻。她蓦然想起上次与上官临风分别时的情景,那人眼中的不舍与关切,还有临别前那句"保重",都让她心中涌起一阵暖意。
自从初次相识于那桩离奇命案,到后来共同破解一个又一个谜团,李清歌与这位尊贵的七王爷之间早已从最初的互不相让,到如今的默契配合。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便能明白对方的心意。这种默契,让她在面对再复杂的谜团时都不再感到孤单。
入宫的路上,侍卫告知她案情:宫中名画失窃,事关国家安危。李清歌暗自思忖,若是普通的失窃案,断不至于惊动皇上,召她与上官临风同查。这画中必有玄机。
宫门森严,内监领着李清歌穿过重重宫门,来到一处幽静的院落。廊下,一个挺拔的身影立在那里,背影熟悉得让人心安。
"王爷。"李清歌上前,恭敬行礼,声音平静得仿佛只是普通的下属见了上司。
上官临风转身,俊朗的面容上带着一丝疲惫,却在看到她的瞬间,眼中闪过一丝光亮。他微微颔首,语气生硬:"李姑娘来了,随本王查看现场吧。"
四周宫女内监来往不绝,两人不得不保持这种公事公办的姿态。直到穿过一段无人的回廊,上官临风才放松下来,声音柔和了许多:"清歌,这次怕是要委屈你了。"
"王爷客气了,我只是奉命行事罢了。"李清歌嘴上这么说,眼中却闪过一丝笑意,"案情如何?"
上官临风面色转为凝重:"《江山如画》失窃,这画不仅是先皇亲笔,更重要的是,画中暗藏了边疆要塞的位置。若落入敌手,后果不堪设想。"
李清歌心下一沉:这可比她想象的严重得多。
检查了画失窃的屋舍,发现窗棂上有细微刮痕,门锁完好。李清歌运起通灵术,指尖轻触窗棂,闭目感知。片刻后,她睁开眼:"有两个人来过,一个是熟悉宫闱之人,一个却是外来者。他们应该是一前一后进入的。"
上官临风点头,这与他的判断不谋而合:"宫中戒备森严,外人几乎不可能潜入。看来,此事必有内应。"
正当两人低声讨论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他们。内务府总管赵大人匆匆而来,见到上官临风便急忙行礼:"七王爷,皇上口谕,这幅画三日内必须找回,否则。。。"
他没有说完,但那隐含的威胁不言而喻。
上官临风微微点头,脸色凝重。待赵大人离去,他看向李清歌,两人目光交汇,心照不宣——三天时间,必须争分夺秒。
"王爷,我觉得应该先查一查近期有谁曾接触过这幅画。"李清歌提议道。
上官临风颔首:"我已派人去查,同时也要搜寻那个外来者的踪迹。你看这窗棂上的刮痕,有什么发现吗?"
李清歌再次仔细观察窗棂:"这刮痕很新,应是用金属制品所致。有意思的是,这痕迹不像是强行破窃留下的,反而像是。。。像是匆忙之中不小心蹭到的。"
"也就是说,窃贼本可以不留痕迹地进出,却因为某种原因变得慌张,才留下了这痕迹?"上官临风的思路与她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