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公司,杨林召集了一次全体会议。
刘瑛的专辑《后来》已经完成录制,实体CD正在加紧生产。
按照计划,数字平台只发布了同名主打歌,其他九首歌要等实体专辑上市后再逐步解锁。
"这种发行方式很冒险,"
市场部的王姐提出担忧,"现在大家都习惯全专辑数字发行,我们这样会不会影响销量?"
"正相反。"
杨林胸有成竹,"《后来》的热度会带动实体专辑销售,而实体专辑的稀缺性又会反哺数字销量。最重要的是,这样可以最大程度防止盗版。"
前世经历过数字音乐变革的杨林很清楚,在2004年这个时间点,实体专辑仍有巨大市场。
而分批解锁数字音源的做法,既能延长专辑热度周期,又能有效打击盗版商一次性翻录整张专辑的行为。
"首批压多少张?"负责生产的同事问。
"十万。"杨林的话引起一阵惊呼。
在这个年代,新人歌手的首张专辑通常只敢压两三万张试水。
"杨总,这。。。会不会太多了?"刘瑛本人也有些忐忑。
杨林笑了笑:"相信我,不够卖。"
散会后,刘瑛单独留了下来。
"杨总,"
她欲言又止,"宝岛那边有家公司想买《后来》的翻唱权。。。"
"哪家?"
"华研国际。。。他们想给S。H。E翻唱一个组合版本。"
杨林挑了挑眉。
前世的《后来》确实有过不少翻唱版本,但没想到平行世界的请求来得这么快。
"可以谈,但必须等我们专辑发行三个月后,而且只能用于宝岛地区发行。"
刘瑛点点头,眼中满是钦佩:"你总是想得这么周全。"
她顿了顿,声音低了下来,"那个。。。三木老师会同意吗?"
杨林面不改色:"他会同意的。"
刘瑛盯着他看了几秒,突然笑了:"行吧,你说什么就是什么。"
她转身走向门口,又回头补了一句,"对了,我爸妈听了《后来》,说想请你吃饭表示感谢。。。他们下周从宝岛过来。"
"专辑宣传期很忙,以后再说。"
杨林婉拒道。这些应酬能免则免,他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杨蜜的艺考越来越近,答应给她的歌还没写完。
办公室里只剩下杨林一人。
他打开抽屉,取出标着"杨蜜"的文件夹。
《爱的供养》的曲谱只完成了一半,歌词还停留在草稿阶段。
前世这首歌是杨幂的代表作,如今要亲手为表妹"创作",有种奇妙的宿命感。
窗外,夕阳西下,京都的天空染上了一层金红色。
蜜林传媒的logo在余晖中熠熠生辉,而属于它的音乐帝国,才刚刚开始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