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几百公里吧。”
张硕开玩笑的说了句,“从理论上来说,射程能直接覆盖到月球,但实际上,当然不会供给那么高的能量,而且离子团射过程中能量会消减,差不多几秒就结束了。”“几秒,是多远?”高晓明又追问问了句。
张硕倾向的摇了摇头,没有在话题上继续多说。
他心里是有估计的。
从理论上来说,离子团射初度能达到光的十分之一,但因为越加,需要的能量就越庞大,达到光的几百分之一就差不多了。
哪怕是光的千分之一,每秒也高达3oo公里。
以常规来说,算上大气层中的衰减,离子团的能量能保持四到五秒。
从地面射口到12o公里的高度,最多也只需要一秒,而冲出大气层的过程中,离子团也会减,但离子团不同于实体物质,受到大气层阻力强度并不高,能降低一半的度就不错了。
所以,算下来,地面测试的武器打击范围,最低也能够覆盖1ooo公里高度。
张硕并没有和高晓明继续谈这个话题,而是说起了原子核核力的理论和技术问题。
高晓明的来意也在此,他希望了解更多详细的信息,也希望能够得到张硕的指点。
比如,基础实验方向。
张硕也给了建议,“你们的研究要做很多基础实验,最好是从低温低活跃性的单元素离子起步。”
“先从锂元素开始,实际上我觉得以锂为基础材料也可以,缺点是释放能量效率并不高,再加上粒子活跃性强,内部能量平衡控制问题需要解决。”
“如果能找到更适合的单元素物质就更好了。”
“我个人认为,不建议实验铁以上序号的元素,因为释放能量强度会非常高,控制会更加不容易。”
……
张硕和高晓明谈了以后,给了他一些基础理论的资料。
这些都和电磁力、强力的研究有关。
不过实际上,理论资料对实验帮助不大,拿回去也只能让项目组内的学者们,对理论更加的了解,可能会对他们确定实验方向带来帮助,当然前提是对理论有深入的了解。
等高晓明离开以后,张硕倒是等到了一个和武器实验有关的消息,军方实验团队送来了一些数据。
这些就是实验数据了。
数据密密麻麻的放在一起根本让人看不懂,也只有张硕能够了解其中的信息,并和理论研究联系在一起。
这些实验数据,能够帮助他了解电磁力干涉强力后,所产生的特殊力场对物质乃至于粒子带来的影响。
军方部门还就武器测试问题,专门咨询了一下张硕,主要问了一下离子团加的偏差问题。
这牵扯到了离子团轨迹的精准度。
离子团是在设备内部进行加的,因为加是在环形加器内,也就是个类似于圆形的轨迹,度过快的时候就会有粒子撞击到加器管道。
离子团轨迹不断变动并进入反应口的过程中,轨迹修整也会受到管道的影响,就会影响到射瞬间的精准。
哪怕轨迹只有一点点偏差,甚至下意识觉得可以忽略不计,可到几百公里、上千公里外就不同了。
轨迹精准,可不仅仅牵扯到管道的问题,还牵扯到撞击带来的离子团变化,乃至以场力变化。
张硕了解问题以后,就根据实验数据做了一个计算。
因为问题牵扯的因素很多,他甚至建了一个c级难度任务,还在办公室里整整闷了三天,他终于完成了全部的计算,给了军方方面一组稳定轨迹控制的可调范围。
这样就解决了武器的精准问题。
在解决了问题后,张硕就把所有相关计算的内容都销毁掉,随后又重新投入到理论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