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蒙古军队不可一世,拥有成吉思汗、术赤、察合台、拖雷、拔都、蒙哥、忽必烈这样的统帅,还拥有博尔术、木华黎、博尔忽、赤老温、速不台等名将。
蒙古军队常胜的原因除了拥有这些杰出的将帅之外,还因为士卒总比敌人训练有素。
他们生来就是骑在马背之上的民族,贫瘠的蒙古高原养活不了他们,四处劫掠成为他们最好的生存方式。
他们抢一切能抢到的东西,粮食、布匹、盐、铁锅、金银珠宝、牲畜、儿童、女人。
他们像蝗虫一样,所过之处寸草不生。
他们远征万里,却不需要携带军粮,他们以人肉为军粮,打到哪,吃到哪。
他们曾经那么强悍,但当他们入主中原,将生活方式从游牧改为定居之后,他们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堕落退化了。
胡虏无百年国运。
元顺帝妥懽帖木儿是个庸懦之主,整天吃斋念佛,不管国事。
北元政权在爱猷识理达腊手上曾经短暂回光返照,但爱猷很快死球了。
随后继位的脱古思帖木儿则更倒霉,在捕鱼儿海遭遇杀神蓝玉,逃跑之后又撞到也速迭木儿刀口之上。
朱棣在元军中的眼线传来消息,也速迭木儿手下目前尚有九万骑兵,屯积在上都的约有三万骑兵,屯积在和林的约有一万骑兵,屯积在忽兰忽失温的有三万骑兵,剩余两万骑兵零星分散在漠南漠北各个绿洲游牧。
干垮过九万骑兵,蒙古人就彻底完了。
根据这一情报,朱标、朱棣、蓝玉、王弼、孙恪商议了半夜,最后由蓝玉拟定了一个规模极其庞大的作战方案。
主要的指导思想是,以少量兵力迷惑牵制在开平的蒙军主力,然后以主力千里迂回围歼和林的蒙古守军。
具体的作战部署是:
(1),由燕王朱棣率一万骑兵出古北口正面佯攻,宁王朱权率一万骑兵出松亭关右侧翼助攻。
(2),晋王朱棡率二千骑出野狐岭,在开平西北方向二百里处的广武城设伏。那里有一个险要的隘口,是也速迭木儿向西救援和林的必经之路。
(3),以曹震、朱寿、张翼、陈桓为先锋,各带五千重甲骑兵、五千轻甲骑兵共四万人,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围攻和林。
(4),蓝玉、王弼、孙恪则率领主力部队,押运粮草、辎重,消灭忽兰忽失温蒙古军
然后迅速与曹震等会合,歼灭和林鞑子军,占领和林,再以和林为中心清剿鞑子,夷其种族,永绝后患。
主打一个声东击西,千里迂回,各个击破。
这是一个全新的战略设计,如果成功,那么将创造史无前例的辉煌。
洪武五年,朱元璋定下三路北伐战略。
然而战争的最终结果却是:惨败!
李文忠的东路军遭遇北元的和林中央军——太保哈喇章、太尉蛮子,被打得灰头土脸。
激战中,李文忠中箭负伤,只得下马与蒙古人近身打斗,险遭不测,东路军光高级将官就战死一个侯,三个指挥使。
李文忠被围困在大漠中月余,音讯沓无,六月底,李文忠军报传到南京,朱元璋才松了一口气。
徐达的中路军遭到王保保重创,损失惨重,幸亏蓝玉及时赶到,在土刺河又重创王保保,然后掩护主力队伍回师。
谁知途中突降大雪,明军饿死冻死者不计其数,极其惨烈,朝廷上下历来对这次惨败讳莫如深。
北平~大同三大主帅,徐达、李文忠、汤和全成败军之将,在军中威信不再。
事后,朱元璋召集众将检讨此次北伐失败原因,认为主要是中路军与东路军到达土剌河的时间有先后,没能形成有效配合。
这一次战败,给朱元璋造成了极大的震慑,迫使他放弃了毕其功于一役灭亡北元的想法。
朱标反复审阅蓝玉拟定的作战方案,不敢擅自决断。
因为这其中的风险实在太大了,稍有疏忽,就极有可能重蹈洪武五年的覆辙。
他问朱棣:"你以为如何?"
朱棣不假思索说道:"这个方案看起来不错,但过于庞大,一个环节出问题,有可能全盘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