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绞劲脑汁,想了一出万无一失的法子。既然荔枝摘下来难以保存,那别摘了呗,放树上不就行了?要不怎么说岭南官员都是小机灵呢,奏折一上自然得到李隆基的大力支持。就这样相隔1700多公里的两地,硬是快马加鞭移了棵荔枝快成熟的树来。如此杨贵妃吃上了从树上最新采摘的荔枝,那才叫新鲜,岭南由于地理气候原因,荔枝口味更甜些。郁郁几日的贵妃终于给皇帝展了笑言,皇帝自然对岭南官员大为赞赏,加官进爵那是常态。如此劳民又伤财之举,李隆基却是乐在其中的,皆因荔枝益脾养血,杨贵妃吃了荔枝后肤色剔透,十分美容养颜,李隆基看着心情好啊。】-李世民看到这长长叹了口气:“这孽障是要亡我大唐啊!想我大唐往后还有千年基业,定是出了个力挽狂澜的中兴之君。窥一斑而见全豹,就依这孽障所为还谈何后世,谈何天幕,国将不国也!”作者有话要说:今夜又多了伤心人,替二凤陛下和猪猪伤心一回悄悄说一声,俺觉得白糖罂和桂味都yyds呀[1]《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支,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东坡与荔枝【然而荔枝本属热性水果,吃多了非常容易上火,比如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等。文豪苏轼亦曾因喜爱为荔枝作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元丰六年,承天寺苏轼拿着酒壶闲庭散步去寻找好友:“怀民兄,今夜月色正好,不若小酌一杯如何?”“子瞻兄,莫不是因为天幕又谈及你的名讳,来我这儿抒发内心激荡之情来了?”被张怀民一语道破的苏轼略显窘迫,举了举手中的酒壶:“饮酒,如此良辰美景,饮酒为上。”张怀民微笑着摇头走进了屋内,他还不知道这位老友么,此刻心里必定美滋滋的。良辰美景时节总被好友抓着饮酒闲谈的,约莫古今也就他一人了罢。待桌椅移至庭院中,张怀民拿出一套青瓷酒盏,斟满美酒与苏轼碰杯小酌。苏轼赏着月,又与友人喝着美酒,被贬谪的愤懑之情此时都一扫而空:“吾虽被贬至此,然有美酒美景好友相伴,痛快哉!”迎着月光,张怀民道:“一起接着看看天幕对你的评价吧。”【这句诗词被广为流传,也因其夸大手法得到大家的喜爱。但一天吃三百颗荔枝显然很不现实,一人一天吃三十颗都要受不了啦。三百颗荔枝这回事,还要从苏轼被贬至惠州说起。】苏轼听罢脸色大变,带有岁月痕迹的双眼紧盯着天幕,攥着酒杯的手也在微微颤抖,片刻后稍稍释然:“合该如此,合该如此啊!”张怀民拍了拍苏轼的肩膀安慰道:“子瞻兄切不可因此而妄自菲薄,天幕只言及惠州,并未曾说明是何事由。”苏轼垂眸沉默不语,他知道他这一生仕途坎坷,然于政见这一道,岂能说改就改。眼瞧着哪方得势便依附上去,与那小人行经的墙头草有何区别?
他深知自己的某些观念与朝中主政派不合,甚至与皇帝不合。但那又怎样?他苏轼做不来落进下石之举,也做不来违背本心强颜欢笑之态。若因政见不同各自为政,最后还是百姓之苦!苏轼对着张怀民举起酒杯:“怀民兄,今夜咱们不醉不归。”“好!不醉不归。”看着好友如此痛苦,张怀民心里也不好受,只因他也被贬谪至此,十分理解好友心中所思所想。哪怕他并不是那千杯不醉之海量,今日就算是舍命陪君子了。言罢两人将杯中酒一口干了,继续抬头看向天幕。【众所周知,苏轼此人正如他豪放的诗词风格般,十分豁达。到了惠州的他也并没有消沉多久,只因当地人们慕其名已久,闻得大名人大文豪苏轼到来,纷纷争相来见。惠州当地无论官员还是百姓都对他景仰不已,今日你送一筐鸭蛋,明日我就送一只母鸡;你邀请酒宴一顿,我便要温泉泡澡一条龙走起。咳…就是如此情形,在这样可谓如鱼得水的人文环境里,苏轼哪里有机会自怜自叹?每日行程都安排得满满的,稍有晚来者可就要约到下旬啦。】怀民石化了,同样是贬谪,你这样真的好吗?“子瞻兄到底是‘一骑绝尘’,非吾等可相比也。”哎哟~知老友莫若苏轼,一听便知不得了了。此刻的怀民兄整个人都泡到醋坛子里去了,该如何才能安抚暴躁小民,苏轼抓耳挠腮想了片刻。“不若,怀民兄也跟着我一道去惠州罢?”苏轼越想越觉得这主意好,他们俩很早便熟识,又一前一后被贬来黄州,要是以后还能一起被贬去惠州,那也不错啊。正所谓人生难得一知己,自古以来最是知己难寻啊!‘嗬’得一声从张怀民口中发出,他表示并没有被安抚到,贬谪什么的你还要邀请我一起?!正在斜眼偷瞄好友的苏轼暗暗奇道:怎么怀民兄好像更生气了些?【惠州正是处于岭南地区,岭南地区什么出名呢?】-“刚说过了,杨贵妃的荔枝最出名啊!”‘梆梆梆’得敲头声瞬间传遍整个大殿,另一平行时空的李世民气得快要七窍升天。“雉奴,赶紧去寻你先生去吧。”这小儿子好似缺根筋怎么办,李世民头疼不已。‘缺根筋’的少年李治摸了摸被敲得很疼的脑袋瓜,觉得很委屈。好好的天幕怎么不给看了,他今日可是提前完成了先生布置的课业,还得到了先生的夸赞呢。【苏轼尝到了惠州的荔枝,大为惊叹。惠州的荔枝怎生这样鲜甜,以前在京师或其他地区为官时,未曾尝得荔枝,今朝食得荔枝后诗性大发了。当地农夫看着苏轼一颗接着一颗的吃荔枝,觉得不妥,善意提醒道:“一啖荔枝三把火。”苏轼深以为然:“没错,正是日啖荔枝三百颗啊!”农夫和苏轼一个以为自己讲明白了,一个以为自己听明白了,都放声大笑。然则岭南客家语与官话不同,就像如今的广东话和普通话的区别,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啊!农夫提醒苏轼吃多了荔枝上火,苏轼听成了一天要吃三百颗荔枝方可痛快,激情创作大笔一挥写进了诗里。这便是广为流传的苏轼也爱吃荔枝的来源了。】“哈哈哈,啊哈哈哈哈哈……”张怀民捧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