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枢思量一瞬,总觉得这其中有什么漏洞,但是郦壬臣不等她深想下去,就紧接着说:“若能解眼前之急难,臣的第二策,就是拖慢楚国下一次进攻的时间。”
“楚国急功近利,如何拖慢?”
郦壬臣道:“臣在稷下学宫时,常听闻各国秘辛旧事,楚国军力虽强,但内政混淆,纲纪不明,外戚繁杂,拖累政务,楚王之叔敖发,自掌重兵,常有不臣之心,楚王又贪酒好色,与陈国王室曾有暧昧之私,纠缠不清……如此种种,皆为楚国软肋,若派一谋士前去,从中离间,运作得当,可以图之!”
郦壬臣所说之法,刘枢大为赞同,没有人比她更明白,一个国家的内政问题一旦被挑破,那就不是两三年能摆平的事情了,到那时候,楚国哪里还有闲暇北上呢。
“至于臣的第三策……便是劝谏王上的。”郦壬臣垂首道。
刘枢看向她,觉得她话里有话,“劝谏我什么?”
郦壬臣道:“常言道拖得了一时,拖不了一世,王上深知,如今的天下已非昔日之天下了,九国和睦相处的世代,恐怕再难复现。从去岁开始,诸国交伐频仍,强则强,弱则亡,此为——大争之世!”
刘枢颔首,肃然道:“大争之世,当然国力至上,寡人如今急于锐意革新,任人唯能,量才授官,除旧布新,就是要定富国强兵之法,要立澄清不讳之制,就是为了等待将来,以应不测。”
“王上能做这样的准备,臣就放心了。”郦壬臣嘴边浮起一抹微笑,“若您有十年,能做到吗?”
刘枢笑道:“青霁小觑寡人矣,何须十年?五年足够。再有五年,汉必兴盛!”
“好。”郦壬臣的声音更加小了,小到几乎听不见,“那便五年吧……”
“你在说什么?”刘枢端详她表情,一丝不祥的预感袭上心头。
猛然间,刘枢忽然明白了方才令自己感到疑惑的漏洞是什么,郦壬臣这三策确实天衣无缝,但决定其能否成功的关键一点,便是人。
第一策,派人前去战场,纵横捭阖,搅弄风云,反败为胜,派谁去?
第二策,深入楚境,勾连邻国,分而弱之,令楚国无力北顾,又派谁去?
刘枢倏然站起,“你……你不会……”
郦壬臣接道:“臣以为,臣是最合适的人选。”
“不可!”刘枢两步迈过来,抓住她手腕,“不可以,外面形势瞬息万变,如此危险,我不会叫你去。”
郦壬臣任她抓着,没有躲避,“这种事,齐、鲁、郑、陈、蔡都无力顾及,当今天下,只有汉国能做。而在汉国,没有比臣更了解中原七国的人了。”
“你是汉国的丞相,你留下来,一样可以做许多事。”
郦壬臣抬起头,她的眼中有很多情绪,很多感情,但都来不及表露了,“汉国有王上就足够了,没有臣,汉国也会兴盛。”
刘枢长长叹了口气,“可是没有你,寡人情何以堪呢?”
郦壬臣心中一恸,只觉酸涩,“倘若……王上只是王上,您会选谁去呢?”
刘枢默然,她会选谁呢?
这个人,必须有绝佳的处事能力,足智多谋,游走七国之间而不乱。
这个人,也必须能快速与汉国脱离干系,不再有任何引人怀疑的瓜葛。
这个人,必须熟悉七国风俗、内政,对天下局势了如指掌,随机应变。
这个人,也必须有足够的忠诚,足够被君王信任,吉凶莫逆。
这样的人,汉国有几个?
郦壬臣也握上了刘枢抓住她的那双手,这是以前她极少做的行为,“王上,迟则生变,如今天时、地利、人和皆备,也许这正是上天交给臣的使命,也是交给您的使命……您还记得您的那次‘鹿鸣之问’,臣曾向您说的话吗?”
“你说过的话,我怎么会忘!”
郦壬臣笑了,“王上要争千秋,而不争一时。”
没错,就是这句,大争之世,要争千秋,而不争一时。
“王上,让臣做臣擅长的事吧,这是一个谋臣该做的事;也让您做您擅长的事吧,那也是一个君王该做的事。”
刘枢心中一痛,只觉得无比无奈,仿佛有什么重若千钧的东西,压在她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