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一片寂静,空荡的房间里面响起综艺中嘻嘻哈哈的声音,崔景和从房间拿出衣服,有一搭没一搭的听着电视机发出的声音。
正在收拾行李的崔景和收到了来自学生的消息,“老师,您什么时间有空帮我看一下论文?”
长叹了一口气,没什么精神的崔景和回复学生,“你发给我先看看,之后我都不在学校,以后我们线上联系吧。”
博士毕业的时候,觉得自己前途一片光明。自以为是天才型的选手,一路学习科研都是顺风顺水,不到三十岁,国内外联合培养的博士,顺利留校任教,入职就是硕导。看起来前途光明,如果没有考核论文的要求。
三年,顶着压力,发了两篇C刊,在学校才算是站稳了脚步。
接下来就应该按部就班的升副教授了,可是崔景和忽然灵感枯竭,翻着古籍、看着最新的期刊,却写不出一篇论文。卡在了升职称的阶段,越焦急越找不到方向。
是韩国的李教授主动联系的崔景和,“你知道的,我年纪大了,精力不够。下面的孩子们能力又欠缺,所以我想叫你来主持这个项目。”在视频对面,很慈爱的教授看着崔景和,崔景和能够从视频中看到自己疲惫的面孔,李教授还说:“别把自己压得太紧,灵感就会突然而至。”
对于国内高校的模式,不止一个老师吐槽了,但都无可奈何。崔景和和博导吃饭的时候说了这件事情,老师们都很温和的,国内的博导说:“我也觉得你最近的压力太大了,去放松一下吧。”
“你不是很喜欢韩国的那些年轻爱豆吗?我还记得你硕士的时候逃课去看演出,被我抓到了还狡辩。”七八年前的事情了,老师印象深刻,崔景和听到却觉得是上辈子的事情了,当年喜欢的爱豆,现在都已经入伍了,而自己也逐渐在工作科研中把兴趣全部消磨了。
记忆力很好的老师还说着他印象中的崔景和,“博二那年,你还带回来了演员的签名给我们看,放着论文不管跑到了韩国追星去了,可把我气坏了。”
已经全然忘记曾经自己是这副模样的崔景和笑笑,“老师不会是记错了吧。”她什么时候喜欢过演员?
“不可能,我还记得那个演员的名字呢!”老师皱眉想了很久,“孔侑!对,就是他,还说是什么孔子的后代,还和你的师兄争论这个问题了。”
崔景和好像才隐约回忆起来,导师看到了崔景和的反应,叹了一口气,“别把自己绷得太紧了,去韩国玩一玩吧。”
老师真的很好,见多了被压力击垮的学生,临走前给崔景和发的微信写道:“希望你回来的时候,还是那个热爱生活的景和。”
热爱生活啊!崔景和回答:“我会努力的。”
首尔大的李教授很热心的帮崔景和安排了一切,“你来我很放心的,这几年韩国的中文研究很后退了。钱有、国家也支持,就是人才缺少。”
都说韩国和中国的山东共用一个天气预报,也确实很近,在车上校对了三四篇文章的功夫,飞机已经降落了。
再次来到这个城市,好像回到了还是自己读书时代,有科研的压力,但没有工资职称的步步紧逼,崔景和缓了一口气。
在国内的文学顶刊上已经发过两篇论文的崔景和来到首尔大学,确确实实受到了很好的待遇。项目的总负责人是崔景和之前的导师,交流了情况之后,开始移交工作,下面的课题就由崔景和带着学生负责了。
“内容都是你有经验的,交给你,我很放心。”导师李教授是位返聘回来的老教授了,因为有家学的原因,在古代文学这个方面导师很有资本和经验。崔景和翻着手里的名单,学生也不多,只有两个,作为博士其实也不需要崔景和给予多少指导。
而且,文科又大有不同,搞古代文学的大部分都是钻进故纸堆,自己慢慢的磨出来的。
“老师这样说,我实在是太羞愧了。”近两年都没有什么产出的崔景和是不敢担当老师这么高的期待的,李教授瞪大了眼睛,“你可是我带过最好的学生了!”
只听过“最差的学生”,还没收到这样赞誉的崔景和捂着嘴笑了,“内,老师,我会负起责任的。”
项目大体上是研究南北朝时期民族政权的正统建构和文人心态,在中国都是很难做的项目,更别说韩国了,甚至于那两位博士生还停留在翻看史书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