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渝敏锐地意识到,他的处境和他奶奶当年一样,因为遵守正常的秩序而遭到排挤。可是他不想像他奶奶一样屈服,所以坚决不向宿舍里的歪风邪气低头。
佟展和林芃菲在院里院外的人缘都很好,跟他们在同一个宿舍,陈渝有时候也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反思:他不是不如他们俩,只是他的价值没有人发现。对此,他还有一套自我排遣的理论,他认为这就像书店里的书一样,很多情节简单内容过分格式化的成为了畅销书,而那些集结了作者毕生精力和人类智慧精华的书,反而常常被搁置在角落的书架上蒙尘。
整个大学期间,陈渝始终都在和舍友、同学的相处关系中表现得很挣扎。他到大四结束也最终没有习惯他们的生活方式,还是维持了自己独有的习惯,他因为两种生活习惯步调不一致的苦恼也始终相伴着他,成为另一种挣扎。
回到宿舍的时候,陈渝看到,宿舍里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讨论后天座谈会的话题,他们宿舍像是这次活动的主办部门一样,不断有人来来去去佐理,进进出出襄助。那像是中学时的一场期末考试即将来临,所有同学都变得亲密、好奇,仿佛都有问不完的问题,间或还会有人自告奋勇地喊“那个不正确”“这个我知道”,那热闹就如同一场名流汇集的学术论坛,他们甚至去翻阅宪法中关于自由的主张,去讨论其中的细节;去研究五四运动的前因后果,去借鉴其中的精神;去查找互联网发展趋势的文献,去充实自己的论点。
陈渝躺在上铺自己的床上,觉得那热闹似乎也不是那么讨厌。他看到很多同学在讨论一些发言、表达的技巧,而这些都是他在演讲协会常做而且做得很好的事。他的同学都知道这是他所擅长的,却没有人过来问他,虽然他也知道他们不可能来问他,但还是有一种强烈的被轻视的感觉,一种明明很悸动却被人扼住咽喉无法表达的感觉。
他捧着卡耐基的《语言的突破》,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他感到有些失落,书中的符号像是一个个脸庞,正带着嘲笑的表情看着他。
他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格格不入的人,像是有个爱因斯坦在他的脑海里打了个响亮的喷嚏。他看着宿舍里此刻或情绪激动或慷慨激昂的同学,意识竟游移起来,心里也突然有一点淡淡的冲动,想要参与其中。
第二天一早,陈渝像往常一样起床,约了罗文雁一起去吃早饭。他买了罗文雁最爱吃的草菇烧麦,坐在食堂靠窗的餐桌等她。
透过窗户,他打量着校园的景色。保洁阿姨正在用扫帚打扫昨晚被风吹落满地的枯黄的梧桐树叶,清晨的阳光虽然一如既往地鲜艳明亮,可是马路上分明已经有些萧瑟的味道了。
他抬头看了一眼树梢,才意识到,秋意已经不知不觉很浓了。他突然有一种伤怀,因为就像罗文雁说的,这已经是他学生生涯里的最后一个秋天了。
罗文雁来的时候戴着一顶红白相间的毛线帽子,趁得她的皮肤很白,身材又亭亭玉立,穿着碎花的棉布长裙,在这秋天清冷的早晨格外引人注目。她坐下之后看到陈渝买好的早饭,略微有点惊讶,可是昨天的情绪还没有完全消解,她只不冷不热地和他打了声招呼——她还是有一点点倔强,坚持不愿把自己的一点气节在陈渝这全变成妥协。
陈渝问:“你的座谈会材料准备好了吗?给我看看。”
罗文雁一听陈渝对材料感兴趣,倔强立刻就泄了气,顿时去掉了脸上那点强装的孤傲粉墨,从书包里拿出来打印好的稿子递给他,并略带笑意地对他说:“基本框架已经出来了,但是细节方面,尤其是总结陈词的部分还要再润色润色。”
陈渝拿着稿件,细细看了起来。
罗文雁一边吃早饭,一边时刻关注着陈渝的反应。对于昨天的事,她是不指望陈渝向她道歉了——这在他俩的相处中也从来没有发生过。她只是期待地看着他,希望他能对自己的准备提出一些建议。她是绝对相信陈渝能给出非常好的建议的。
陈渝果然没有道歉的意思,不但没有,他甚至没有想去聊昨天的事,拿着稿件直奔主题道:“你的发言不能只有形式,没有内容,不能讲了一大堆的奇闻异事,等到老师们想听你提炼出的思想精华的时候,你说那些奇闻异事就是你的精华,这样会让人反感。”他说话的态度很像老师在皱眉批改差生的作业,语气凛凛的,“而且你的对象不是娱乐听众,他们是渴求从你这里获得改变现状动力的老师甚至领导,所以诸如这些举例,只是工具,适可而止。”
罗文雁换了委屈的表情,以缓解陈渝的斥责,同时又认真地让他帮她从头分析。
陈渝把稿件摊开放在桌面上,用手指指着最开始的部分说:“首先,你在开头的时候,表达不能太强硬,虽然很有提高气势的作用,但是老师们会认为你不够客观。”他看着罗文雁说:“你想吓唬他们吗?你要先表达对于他们做法的理解,最好能举出几个他们做法的好处,这样他们才会觉得,你不是来发牢骚的,而是认真准备并且思考过的,也会放松双方之间的对立情绪。”
罗文雁心里理解了他的意思,嘴上仍不肯就范:“他们是老师,我如果不强硬一点,怕气势被他们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