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花本来正垂眸看着武昭仪倒茶,闻言便看向武昭仪的眼睛。此刻,那是一双母亲的眼睛,只有纯粹的真诚和温柔。
杨春花认真回复,“婢只希望安定公主平安健康。”
说完,她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让那温热青涩的茶水安抚尚且躁动的心,然后深吸一口气,便要坦白自己是后世之人,知未来大事。
然而,她刚吐出一个“婢”字,便开始不受控制地剧烈地咳嗽,好像要将心肝脾肺都咳出来一样。她赶忙向面露担忧的武昭仪微微行了个礼,然后跑到外面去咳。大概一盏茶的功夫,她才恢复过来。
此时的她面部充血,声音沙哑。她深吸一口外面清冽的空气,觉得好多了,便走进屋内。然而,就是这每天都要走上几十遍的短短一节路,她却像突然被什么东西绊倒一样,平地摔倒。幸好她及时用双手缓冲了一下,否则可能得摔掉颗门牙,而不是现在只是双手擦伤渗血。
武昭仪赶忙起身走过去,将杨春花扶起来,从她渗血的手掌看向她充血的脸颊,最后叹了口气,“春花,接下来我问你答,不要乱说话。”
杨春花点点头。那难以琢磨的天允许她救下意外死亡但对历史进程影响不大的安定公主,但是不允许她向这段历史的主人公透露更多。
武昭仪喝了口茶,平静了心绪,然后认真地看着杨春花,“春花,你会害我吗?”
杨春花同样认真地看着武昭仪,“绝对不会!”
武昭仪笑了笑,继续问道,“春花,救安定,你需要付出什么代价吗?”
杨春花心里软软地,迟疑地回答,“应该不需要。”
武昭仪垂眸看了看杨春花受伤的双手,又看向她的眼睛,温声说,“这样就够了,春花。”
“这就够了?”杨春花疑惑地重复。
武昭仪语气平静却有着难言的广阔,“天命自有其道,本宫来走便是,何必为难于你。”
从古至今,从来不缺知天机的人。上古三皇之一的伏羲创造伏羲三卦,殷商时有占卜吉凶的贞人,周文王姬昌著《周易》,秦汉“鸣雌侯”——女神相许负成功预言了薄姬生皇,周亚夫饿死,邓通饥寒交迫而死。
然而,天机不可泄露,尤其是在天已经下达警示的情况下。不信命,不代表不敬畏天。武昭仪并不想因为所谓天命失去眼前人。她只要知道,杨春花不会害她就够了。至于未来,她会自己去创造。无论坎坷顺遂,她都会走过。又何须执着所谓天命。
杨春花心里充斥着难以言表的情绪,有因为武昭仪保护她的感动,有因为武昭仪坦然未来的敬佩,有再次坚定地要和武昭仪继续走下去的决心。
她因为剧烈的咳嗽而声带肿胀,声音嘶哑,却语气坚定,目光炯炯,“娘娘可还记得当年为您看相的相师袁天罡?”
在武士彠还活着,武昭仪还年幼,她们住在长安的时候,袁天罡曾为武家孩子看相。当时,他看见穿着一身男装的武昭仪,感叹她如果是个女孩,将来必定是天下共主。
只是当时武家人只是将其当作奉承,认为如果袁天罡知道武昭仪就是个女孩,估计就不会这么说了。而武昭仪当时还是个小孩子,也只是将其当作一件有意思的事儿,然后就将其丢到了记忆深处。
武昭仪现在回忆起这件往事,又想起多年前流传长安城的“女主武王”的谶言。她目光如电地看向杨春花,只见杨春花郑重行礼,“娘娘前路光明,必将心想事成,无出其右!”
武昭仪那掩藏已久的野心和气势瞬间外露,又在一瞬后恢复往日的平静。她扶起杨春花,笑言,“春花可愿与本宫同行?”
杨春花激动回答,“荣幸之至!”
那一晚,杨春花睡得很好,梦中都在笑。她像终于卸下重负的旅人,可以轻装继续旅程了。
天亮后,除了杨春花被仔细包扎的双手证明昨晚的谈话是真实发生的,其他一切如常。
在没有避孕措施且多子多福的古代,皇上的爱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体现在孩子上。就像当初受宠的萧淑妃育有2女1子,而在武昭仪进宫后便不再有孕。现在轮到武昭仪了,在生下1子1女后,她再次怀孕了。
安定公主险些遇害的风波尚有余温,没有人愿意在这个时候为难有孕的武昭仪,触李治的霉头。而王皇后更不会出手,毕竟如果此时武昭仪流产,十有八九会怀疑到她头上,以为她是恼怒、嫉妒。再加上武昭仪自己的小心谨慎,时间就这样平稳地滑向了永徽五年的腊月。
尽管已经进入待产期,面对李治邀她前往昭陵祭拜先皇,武昭仪还是欣然答应。这种提升名望和地位的机会,她怎么错过?而且打着让先皇赐福孙儿的旗号,也没有大臣坚决反对,顶多私下抱怨皇上越来越宠爱这个昭仪了,以及皇后怎么还是无子。
而在去昭陵祭拜太宗后回来的路上,武昭仪生下了第二子,李贤。
怀有李弘时,武媚娘从姑姑成为昭仪。生下李贤后,她的位份又要动一动了。至少李治是这样想的。
昭仪属于正二品的九嫔,再往上就是四妃(贵妃、淑妃、贤妃、德妃)和皇后。四妃里除了萧淑妃较为跳脱,与王皇后联合争斗武昭仪外,其他三妃都安分守己,行事得当,没有可指摘的地方。
萧淑妃育有2女1子,哪怕郇王受萧氏牵连失去恩宠,但好歹是曾经喜爱的孩子。而且萧淑妃已经斗败了,没必要再专门对她下手。
那么就只剩下皇后了。王皇后行事举止得当,又收养了目前是太子的李忠,按理说是没有被废的理由。但是自从她联合家族和外朝逼迫李治册立太子后,她的后位其实已经开始进入倒计时。
现在是永徽六年初,距离李治即位已经过去5年多了,距离他在众臣的建议下册立李忠为太子已经过去2年多了。
这期间,有不少新面孔通过科举制进去了朝堂。中举后,他们以为一朝鱼跃龙门,从此大展宏图。然而各大家族多年经营、纵横勾结的强大政治网络,岂是他们这些小门小户的子弟可以突破的。他们只能挣扎于那些高门子弟不屑的基层,难以施展抱负,也难以获得权势。这也让他们开始寻找属于他们的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