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并不是自学就能成才,不管是否聪明,要想科举,就要先去正经的书塾入学,就好似后世的那些学校教育一样,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这边的情况也差不多,要想科举,就要先进入书塾学习,而且这些书塾还不能是私人的,必须是在衙门登记过的书塾,这样你的学习经历才会被承认。
进入书塾的孩子,经过学习一年以上后,才允许参加县试,通过县试后才有资格参加府试,通过府试的人称为童生。这也说明你已经进入正式的科举考试流程中了。
有了童生资格的人才能参加第二阶段的院试,通过院试的第一名称为案首,下面的就是生员,俗称秀才,有了秀才的称号后,可以获得朝廷每个月发放的三升米二两银子的补贴,而且凡是秀才家的田地种出来的东西交税可以少交三成。
别小看这三成,现在一般田地的粮食产量本身就不高,一年只能种一季不说,每一季每亩稻米高产一石(古代时候念dan,通担。)半稻谷。
古代计量单位,一升粮等于后世五市斤,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一石半也就是每亩生产七百五十斤左右的粮食,这还是毛粮,变成米了就更少了。差不多一亩地也就五百多斤的米粮。
所以秀才若是有三亩地,按照一亩一石半算,差不多就是四石半的毛粮,也就是两千两百五十斤毛粮,按照如今的税收标准,每亩地要上缴税收两成,也就是四百五十斤毛粮,中秀才后可以免除这两成中三成税收,也就是可以省下一百三十五斤毛粮,所以这个减税制度还是相当不错的。
成为秀才的生员,要到规定的州府书塾中学习,然后参加统一的乡试,通过的第一名则是解元,其余的则为举人。
成为举人后,若是有钱的,可以花钱买个九品通判或者十品通州,当然没钱的可以给人做师爷,也算是一条出路。
而要继续参加科举的,中举后代表着有资格被推荐去京都中的国子监或者国学两所学院中学习,当然要进入国子监或者国学还是需要进行入学考试的。
不要以为一些小说中说的,有才华的人喜欢隐居在民间,要知道真正会说淡泊名利的人,必然是有过一番经历的,即便是陶渊明,人家也曾经做过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所以无名的人说淡泊名利,那绝对是假的。
而且即便是后世都知道凡是跟国家机构挂上边的机构,那才是真正有潜力的地方,所以很多举人都会去参加每年的国子监和国学入学考试,通过了进去向名师学习,在里面学习一年以上,才能有资格参加最后的会试。
只有通过会试才有机会进入殿试,成为天子门生。
而如今林家的孩子连书塾都没有进,而进书塾是有年龄限制的,必须是七岁以上十五岁以下才有资格进入书塾,如今最大林晟已经十一岁,所以当务之急是要想法子将林晟,林煜,林封和林睿全部送入书塾才成。
林宁拍拍头,想法是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就目前而言,林家根本没有钱,入书塾可不是那么好入的,都是要交束脩也就是学费的,按照最普通算,每个月孩子每个月要交半两银子两斤肉四包糕点,如今林家的情况连一个孩子都送不进去,更不要说四个了。
林宁拍拍自己的脸颊,打算让自己清醒一点,如今最重要的是解决林家温饱,然后才能想别的事情。
因为林啸风的病,林家几乎已经花完了所有的积蓄,目前来说,连个温饱都成了问题了。
林宁在思考未来的时候,林啸风和王大夫也在说话。
林啸风将人参给王大夫看,王大夫看过后,一脸惊讶:“至少有十五年了,正好对你的病,这人参还是新鲜的,你从哪里弄来的?”
“不是我弄来的。”林啸风淡淡道:“宁姐儿去前面山中挖来的。那边还有一些药,给你抵医药费的。”
“宁姐儿?”王大夫一愣:“谁跟她一起去的。”
“她一个人去的。”林啸风看着王大夫:“你看看我们家的人,能有几个和她想一处的。”
“我说老哥,你们做长辈的心还真大,宁姐儿才七岁,你让她一个人进山去挖人参?那地方可不安全啊。”王大夫表示真不能接受这一家的马大哈性格。
林啸风瞥了一眼王大夫:“你不用跟我说这些,其实我根本就没让她去,我也不知道她去,而她是挖了人参后才来告诉我的,并且问我要我们家的当家权。”
王大夫一滞,看着林啸风:“你们家这位这是要上天啊。”
“不是上天,是聪慧。”林啸风叹了口气:“林家没落了,你看看我那些个儿子,没个像样的,第四代已经来了机会,那么就也好让他们去闯,而我毕竟年纪大了。”
“所以你不会真打算将当家权给一个七岁的女孩?”王大夫不知道是要感叹林啸风的胆大还是该感叹林啸风的开明。
“林家第三代没有一个出彩的人,如今到了第四代,我希望他们自己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我想着,也许宁姐儿这么一来反而是好事情,让其他孩子明白,任何奇迹都不存在的,所谓奇迹和机遇都是要靠自己去创造的。”
林啸风这一辈子经历的事情太多,小时候也享福过,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到底也享受了京门林家的福气,后来跌跌宕宕过来这一生,虽然苦,但是如今回味,何尝不是人生丰富的经历。
只是人生经历,不是能从嘴里说出来的,而是要让子孙自己去闯荡的,自己养废了三个儿子,但是孙子,已经不需要接受惩罚了,所以不能再养废。
小鹰要变成雄鹰,它首先要学会飞,而作为长辈的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