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纷争不断。皇上的新政引起了诸多势力的反对,尤其是封地调整令的推行,更是让不少地方豪强与朝中重臣心生不满。然而,在这片风暴之中,有一位大臣始终坚定支持皇上的改革,那便是户部尚书李元恒。李元恒年过五旬,身材清瘦,举止温文儒雅。他出身世家,早年仕途顺遂,但因不满前朝的腐败而选择辞官归隐。直到新皇登基,他才重返朝堂。尽管朝中风雨飘摇,他却始终不改初衷,忠心耿耿地支持新皇的改革举措。这一日,李元恒在户部衙门内审阅各地的税赋报告。封地调整令颁布后,许多豪强与地方官员百般阻挠,户部的工作因此受到了极大的压力。李元恒手中拿着一份卷宗,细细查阅,上面的数据让他眉头深锁。“李大人。”一名户部官员小心翼翼地走入书房,神情凝重。“何事?”李元恒放下卷宗,抬头问道。那名官员递上另一份紧急报告,低声道:“大人,这是一封从西北送来的密报,报告上说,地方豪强在西北边境的封地私自加税,还联合了一些不法之徒,对新政表达不满。”李元恒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他翻阅了一下报告,看到其中的细节后,心中涌起一股无名火。这些豪强不仅在抗拒封地调整令,还敢擅自加重对百姓的赋税,这无异于挑战朝廷的权威。“这份报告,你可曾向其他大臣提及?”李元恒冷静地问道。“回大人,属下尚未禀报给他人。”那名官员低声回答。李元恒点了点头,深吸一口气:“此事不得声张,立即封存卷宗,待我亲自呈报皇上。”“是。”官员领命退下,神情中带着几分紧张。他明白,此事一旦泄露,极有可能引发更大的动荡。……几天后,李元恒在宫中觐见皇上。御书房内,皇上正在批阅奏折,见到李元恒到来,便示意他上前。“李卿,何事?”皇上放下笔,语气平静。“启禀皇上,臣有一件紧急之事禀报。”李元恒将那份密报呈上,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皇上接过密报,仔细阅读了一遍,脸色逐渐变得冷峻。密报中提到的西北封地,不仅是地方豪强的根据地,还与朝中几位重臣暗中勾结。如今这些人擅自加税,明显是在向朝廷的新政发起挑战。“这些人,真是无法无天!”皇上愤怒地拍案,眼中透出一丝寒意。李元恒沉声道:“皇上,这些豪强之所以敢于抗命,实则是仗着与朝中一些反对派的勾结。他们认为朝廷难以在短时间内清理旧弊,因此有恃无恐。”皇上冷冷一笑,目光锐利:“李卿,依你之见,朕该如何处置?”李元恒没有犹豫,沉声答道:“皇上,臣以为,应当以雷霆手段震慑他们。一方面,立即派人前往西北,秘密调查这次私加赋税的背后黑手;另一方面,在朝中整顿吏治,清除与这些豪强勾结的官员,以儆效尤。”皇上点了点头,显然对李元恒的果断之策颇为满意。他深知,若对这些豪强姑息,只会让他们更加肆无忌惮。“李卿,朕对你寄予厚望,此次的调查,就由你全权负责。”皇上坚定地说道。李元恒恭敬行礼,语气中带着一丝坚定:“臣必不负皇上所托!”皇上望着李元恒离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信任和期待。李元恒的忠诚和果断,给了他继续推行改革的信心。在这片风雨飘摇的朝堂之中,像李元恒这样忠心耿耿的大臣,正是他能够继续坚持改革的基石。……当李元恒回到户部时,他立刻召集心腹官员,制定了一套严密的调查计划。他深知,这次调查不仅事关朝廷的权威,更是他作为皇上心腹的一次考验。若调查顺利,不仅能震慑豪强,还能为新政扫清障碍;若调查失败,他所背负的责任将无人能替。夜深了,户部的书房中依旧灯火通明。李元恒独自坐在案前,思索着接下来的对策。突然,房门轻轻推开,一名老仆悄然走入,递上了一封密信。“李大人,这是从青云盟传来的急信。”老仆低声说道。李元恒微微一愣,打开信件,发现信中提到了青云盟的苏清风近期的动向。信中暗示,苏清风正在暗中调查某些地方豪强与朝中势力的勾结,这与李元恒的调查不谋而合。李元恒看完信件,心中涌起一丝希望。他明白,江湖的力量虽然无法与朝廷正面对抗,但若能与青云盟的正义之士合作,或许能在暗中施加压力,打击那些依附豪强的官员。“苏清风……此人倒是个有胆识的江湖义士。”李元恒轻声自语,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他提笔迅速写下了一封回信,交给老仆:“立刻送往青云盟,让他们知晓我的态度。”……户部内的灯火依旧明亮,李元恒的身影孤独却坚定。他的忠诚和果断,不仅源于对皇上的信任,更源于对大唐未来的责任感。他明白,这场改革之战,注定不会轻松,而他要做的,就是成为那根定海神针,为皇上扫清一切障碍。长安城的暗流依旧涌动,但李元恒的心中却早已做好了面对风暴的准备。:()浮生一梦长安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