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相信,朝廷很快就能平息战事,砍了反王的脑袋。
远离战场的京城,依旧夜夜歌舞升平。
秋月却知道,这场战乱将持续一年之久,席卷整个西南地区,波及江南、江北半数州县。反王势力最大的时候,占领了大齐朝三分之一的领土。
如果不是最后,贺知昭用调虎离山之计,于万千军之中擒住贼首,关键时刻力挽狂澜,只怕这场仗还有得打。
可惜此时,无人知道这一点,大家都在盲目地乐观着。
叛乱初起时,朝廷的反应还算迅速,应对也算得当。奈何军中兵将多年没有上过战场,将领真才实学的少,纸上谈兵的多,兵士纪律松散,战力堪忧。
调遣了两倍的兵力,居然还是被反王打得节节败退。
不过短短三个月,反王就占领了整个西南片区。
如果不是突然冒出一个贺知昭,死死守住了擢州城池,只怕反军的铁蹄已经踏进中部地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占领半数疆土了。
前线战报传到京城后,引起朝廷震怒。
京城附近的州县,已经出现了逃亡的流民,大家对战争的残酷程度,终于有了最直观的感受,再没有了先前的乐观心态。
同时,物价也开始上涨。
皇帝和内阁的眼睛,都专注地盯在战场上。
虽然形势很坏,但他们也不是毫无心理准备。
无仗可打的兵将早已没有了锐气,必要在战场上用死亡和鲜血重新磨砺一番,才能浴血重生。
他们根据战报,沉着应对,该奖的奖,该罚的罚。
砍了几个临阵退缩的将领,抄了他们的家。破格擢升有功之人,不问出身,不管才学,只要有战功,就一律嘉奖。
贺知昭平地而起,直接被封为三品勇毅将军,统揽擢、沧、沥三州战事。
消息传到国公府,众人又喜又忧。
战争阻断了常设驿站传递消息的方式,贺知昭已经很久没有传回信件了。
如今不仅有了消息,知道他平安,而且还立了战功,国公府的人一面担心他在战场的安危,一面又为他建立的功业感到自豪。
世子贺知允,又听到了关于爵位传承的闲言碎语。
这回又是一个新版本。
那些饱食终日的叔伯们,摇着扇子,吃着甜瓜,等着贺知昭这个侄子带他们飞黄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