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意外之喜的感觉。
秋亦下意识也对虞观露出笑容,走到他面前:“你没走吗?”
虞观看他,而后缓缓颌首,笑容收起,语气平平:“它都要抢人了,我又怎能离开。”
果然听到了。
老黄狗心想:真上心啊。
怎么也想象不出来当年那个冷漠的少年居然会在多年后对另一个人这么上心,难道小道传言说长者总是难逃溺爱弟子一辈是真的?
它年纪比虞观还大,此时被虞观看着,感觉有些不大自在,舔舔嘴唇,尴尬地默默地进了屋:“不和你抢。”
虞观给它留了面子,不置一词。
他对秋亦道:“现在不止招惹人了。”
秋亦:……
秋亦说:“师尊不要挤兑我。”
从古拙院离开,秋亦道:“外篇是什么?”
“崇山书院的心法简化阉割版本,全称是《三圣道解注释外篇》,全篇原为天阶上品心法,后来在第二劫末丢失了关键的几张内页,品阶下滑成了天阶下品。外篇只有玄阶下品,不过对神识的修养很有好处。”虞观道。
秋亦思索,原来是专门作用神识的高阶心法,怪不得当时红香蛊惑起方肃会那么困难。
心法可以兼修多种,既然老黄狗都特意提醒了,秋亦便与虞观一同往藏书阁去。
一路僻静,此时正是崇山书院弟子上课的时间,除了杂役弟子外,外面少有人行走。偶尔能碰见的外院弟子或是内院弟子三两结成小队,全副武装从致行堂走出,往书院外去。
就像每一个势力一样,崇山书院不会白白养着学员,杂役弟子有每天必须要完成的活计,外院弟子、内院弟子也有每月必须要完成的强制性任务。除此之外,还有一套已经运用很久的奖励制度,除了强制性任务之外,崇山书院弟子每接取并完成一个任务,都可以获得一定的贡献点,利用贡献点他们可以兑换书院内的各种资源。
秋亦看了眼外观漆黑深沉的致行堂,在昭时剑晋级完成之前,他暂时是不会离开这个安全壳去外界的,不过或许会有其他任务适合他。
藏书阁位于学堂正后方,行过林园拱桥,再穿过一排排庭院屋宅,就能看到立于山头之上的四层楼阁。其与致行堂的冷沉风格截然相反,通体由砖瓦红木搭建而成,屋顶铺就的是黄色、青色、蓝色等多色交织的琉璃瓦片,枣红柱梁上雕刻着莲花、菩提、笔墨等纹路,古色古香。
普一进阁,首先见到的便是一位拿着晶片雕刻的福态老人、一位看起来是领了在这里值班任务的年轻外院弟子。
虞观将令牌给那位弟子看过,往书阁内部去。
而秋亦留下来,将身份令牌递过去,道:“我来取外篇。”
年轻弟子看了一眼秋亦身上新换的杂役弟子服,接过令牌,提起毛笔在上头划了两笔,墨色渗入令牌消失不见。他从身后的书架上取出一本蓝皮封面的崭新书册,与秋亦先前递过去的身份令牌一齐拿给秋亦:“这是拓本,无需归还,六个时辰之内会自动焚毁。书上有禁制,别动想要透露出去的歪脑筋,否则会死得很惨。如果有看不懂、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在上课的六个时辰之内去学堂旁听,或许能对你有帮助。”
秋亦收下:“多谢。”
年轻弟子笑起来,道:“你是新来的弟子吧,我们书院虽然小,但是大家人都不错,氛围也好。你好好努力,攒足贡献点后可以来这里学习新的功法,争取早日升为外院弟子。”
秋亦只是笑了下。
崇山书院的普通杂役弟子想要离开需要缴纳一笔不小的贡献点,相当于是签了卖身契在书院,这样的情况下,选择晋级成为外院弟子、内院弟子是杂役弟子最佳的路径。但是秋亦不需要,他只要呆满四年便可离去,他不会在这里停留-
走出藏书阁,秋亦摸了摸腰间的乾坤袋,丝质的面料柔软冰凉,几句话的功夫,乾坤袋中就多了一本玄阶下品的心法。
虽然秋亦修行的功法品阶基本都不低,但须知,一般金丹境界修士多的是手中功法最高级别的也就只有玄阶下品的,混得再惨些,元婴初期可能都没有一部玄阶上品功法。修真界的资源向来是僧多肉少。
“杂役弟子也免费发放玄阶下品心法,奔着这一点来的人应该不少,崇山书院会变得兴盛起来吗?”秋亦道。
刚刚他从那名年轻弟子口中了解到,这项规定是这三十年内才拍板执行的,当时崇山书院凄惨到讲学先生和学员加起来也不过百人,执行这项规定后才吸引来不少新鲜血液,情况渐渐有所好转,看起来真的有几分繁荣的样子。
他们已经快要走到学堂,闻言,虞观看向立于学堂之前的三位面目模糊的高大石雕。
在他还是个和除了年纪轻些好像无数普通低境界修士再没有什么区别,没有丝毫名气、默默无闻的低境界修士时,虞观曾远远见过他们在学堂之中讲学,地涌金莲,菩提静心,密密麻麻的学子快要挤满了书院,连他这个只是路过扫尘的竟也无意间得了馈赠。那时候崇山书院规模比现在还要大得多,连统御东洲的神朝也不敢轻怠,现在被喊做老祖的老黄狗还只是只捉蝴蝶的幼崽。
虞观道:“或许吧。”
“假若盛会上有崇山书院的核心弟子取得较好的名次,干涸的气运也会再生的。”-
回到屋内,将门窗关好,秋亦取出拓本,神识漫进,右手翻开第一页。
在神识的感知中,《三圣道解注释外篇》散发金光,如同薄薄树皮一般材质的内页上细密的文字浮至空中,如同一只只游动的蝌蚪。恍惚之间,有一位持着书册、面目空白的年轻人立于面前,如同老友一般与他侃侃而谈三圣之伟业、三圣之妙语、三圣之主张。他谈得越多,他手中的书册越是古朴厚重,年轻书生像是秋亦打开拓本一样翻开书册,莲花、菩提、笔墨幻影如同水里的鱼一般鲜活跃出纸面,又像流光一样转瞬消失无形。
即便观念相差再多的人也要有几分动容,多一分理解,而秋亦对人对事的态度与三圣的想法吻合众多,他被书中之言引起共鸣,像是江河接受湖泊、海绵吸收水分一样无比自然地便理解吸收了那些晦涩的文字。
书册无风自动、一页页翻开,文字一段段浮出,倒映在秋亦的双眼之中,倒映在秋亦识海的湖面之上。
也不知过了多久,没有面目、但给人以熟悉、温和之感的年轻书生恋恋不舍地停下论述,微笑着向秋亦点头致意,他的身影消失,“啪”一声,翻到了尽头的书籍合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