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令蜂须正永,试探性进攻,看看冲岛明军的反应!”“告诉服部正胜,留出七日的干粮,其余的粮食全部分发到各自驻地,让军士们敞开了吃,只要不浪费,粮食管够。”“传令柴田胜里,让他看好粮食,再出差错,破腹谢罪!”……“在各城内征召百姓进入群山,以米原城到日野城中间的山峰为限,每十米一个人,以拉网式朝着山外搜索,以山顶为分界线,凡应征者每日给粮食十斤,白银一两。”“通告各城驻军,各城百姓在七日后辰时可以从大津和日野两个通道撤离,我们不再管制,去留随意,但明军若是攻击,我们无暇顾及,生死自负!”一道又一道的军令下达,一边的武将听得连连点头。反正十一万石粮食也带不走,让军士们可劲的吃,五六天的时间能恢复很多,战力至少能增加两三成。尤其是最后两道军令,十几万百姓从两个通道撤离,明军肯定是没法追击了,这就免除了追击和合围攻击的被动局势。至于说明军会不会屠杀他们,他们不知道,即便知道他们也不会阻止,扶桑到了这种关头,谁还在意这十几万百姓的死活?德川家光还未离开,一道急促的马蹄声朝着这边冲来。“大君,两刻钟前,三上山上空有一个昨晚突袭的那种飞行物出现!”德川家光脸色骤然一变,抬头看了看天空,发现天空没有飞行物长长的松了口气。若是明军有很多这种飞行物,又找到了他们中军所在地突袭一次,那他们就死定了。可不待他将心彻底的放下,又是一匹战马疾驰而来:“大君,半个时辰前,米原城上空也有一个飞行物出现!”“混账!”德川家光怒骂了一声,眼中满是无力之色,明军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怒骂之后,德川家光微微一沉吟,便明白了明军的想法:“这是打探他们昨晚的成果,有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只要……”话还未说完,德川家光似乎有所感应,转身盯着远处的湖面,只见远处的湖面几道黑点急速靠近。“大君,是明军的战船!”“大君,快撤!”不用众人提醒,德川家光就坐回了躺椅上,示意众亲卫立刻离开。一刻来钟后,众人在湖边五里处的一处小山坡上停了下来,远远的注视着战船。只见几艘战船一会儿朝着岸边急冲,一会儿围着冲岛转圈,一会儿排成一排,船头朝着德川家光等人。这是赤裸裸的挑衅,看的众将咬牙切齿,破口大骂。德川家光冷冷看了一眼,沉声道:“派人盯着战船,只要盯着他们的战船,就能看到他们的那种飞行物,只要升空,就通知各地,将他们打下来!另外,让各地驻军都动起来,就当是训练了,制造一些假象,本君倒是要看看他们到底有多少的飞行物。”琵琶湖内军令急速传递,各地驻军和百姓们都动了起来。而琵琶湖内的动向,在米原城通道的郑芝龙是第一个得知消息的。田村离米原城通道只有不到十里,而米原城通道也只有十余里,天刚刚亮的时候,热气球落就落到郑芝龙的营地三四里处,立刻就被一直关注的军士带到了中军大帐中。“诸位将士辛苦了,先说说情况!”“郑总兵,三山上那边不好说,但我们看见了冲天大火经久不息,至少九成可能性是被彻底焚毁了,冲岛已经被我们控制了,如果扶桑强攻,最后我们守不住的话,我们会烧了那里的粮库,有千余斤火油在,半刻钟的时间就能点燃全部了,米原城这边估摸着应该也焚毁了部分,但应该没有全部。另外……”砰……郑芝龙猛地一拍桌子:“干的漂亮,太他妈的漂亮了!总算没有白等!”大笑过后,郑芝龙意识到自己失态,讪笑道:“你继续说!”“郑总兵,在冲岛的时候,我们用三弓床弩出其不意攻击了来岸边探查的扶桑高层,德川家光所在的中军大帐元山立冲岛很近,不知道来探查的是不是他们,有没有将德川家光给弄死。”“弄死最好,没弄死也没关系,没有粮食,他们只能突围,突围就是必死!”郑芝龙摇了摇头,表示没关系。又问了一些细节后,让亲兵带着出去休息,而他则是召集来了众将,将消息讲了一遍,众将也都兴奋了起来。“诸位,大战早则天,迟则半个月,各军做好准备。”“探查的热气球任何时候都必须有两个同时飘在空中。”“将琵琶湖区域的消息和我们判断告诉赵光瑞总兵!”……一条条军令传达着,各军都动了起来。与此同时,整个琵琶湖区域也动了起来。“随便吃、管饱管够?”“真的假的,三上山昨晚那么大动静,冲天大火,十几里外都能看见,应该是粮库烧毁了,怎么还管够?”“不会是借此安抚军心、民心的吧,但实际上存粮不算多了?”“三上山的粮库只占到了三成左右,还有其他粮库呢,一百多万石绝对够吃了!”“不对,明军既然焚毁粮库,那就意味着要大战了,所以大君才让我们敞开了吃,与其烧掉或者被明军得到,不如我们吃了!”“管他呢,能吃一顿饱饭算一顿,即便是大战,那也要做个饱死鬼!”“就是这个道理!”……“听说了吗?一日给粮十斤,只要在山上坐着就行!”“那是坐着吗?那是充当斥候,很危险的!”“有什么危险的,我就不信了,十米一个人,明军的斥候还敢攻击我们?”“就是,十斤粮食呀,配合着其他东西,勉强果腹一个月呀!”“就是,七天七十斤,撑到开春应该可以的!”“你们去不去的我不管,反正我们加三个人都准备去了!”……琵琶湖区域内彻底的热闹了起来。而琵琶湖外也是异常的热闹,尤其是宇治川下游区域热闹的有点过头了。:()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