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把手掐住那宫女的脖颈,自己的脖子也兴奋的青筋乍起,他满脸通红眼珠凸出,哈哈狂笑起来。
……
大明各皇子,自朱标入主东宫之后,皇子封为藩王,前去封地就藩之前,都要去东宫文华殿听儒臣讲经。
诸位皇子来听课的时间并不固定,多是在重臣讲筵时前来听讲。
而朱元璋将大部分的权力下方给了太子朱标。
这也使得,在东宫文华殿的儒臣十分之多,且常有当世大儒出没,日日都有。
翰林院编修,侍讲,太子洗马,东宫的伴读,无一不是当世学问一流的大儒。
谁都想在未来天子面前多刷脸,混个面熟。
朱标也十分尊崇大儒文臣。
这一日,文华殿内儒才济济。
一大群侍郎,尚书,翰林院的编修,太子洗马等,正聚集在一起,给诸位皇子讲课,说儒经要义。
皇长孙朱雄英并不在列。
而令人吃惊的是,皇庶孙朱允炆却坐在诸皇子后头,面色肃穆地听诸大儒讲经。
一个吕氏老人侍奉在侧,等大儒讲完,高兴地上前来笑道:“皇孙殿下,今日可有收获?”
朱允炆面色古板地看了她一眼,小声道:“我自当刻苦学习。”
那吕氏老妇人欣慰地点点头。
朱允炆却捏着拳头,黑亮眼神坚定内心道:“大哥,允炆一直记着,要为我大明之崛起而读书,允炆绝不让你失望……”
不远处。
太子朱标正在和儒臣相谈,见到这一幕,不由得重重皱了皱眉。
文华殿本就在东宫。
且太子妃吕氏如今是东宫之主,将皇孙安排前来听讲,并无太大不妥。
毕竟,又没有明文律法规定不可。
但问题是,皇长孙朱雄英并未前来听讲,而朱允炆,只是个庶出嫡孙。
当年,在朱雄英生母常氏薨后,朱元璋仅过了一年左右便将吕氏扶正,册封为继妃。
这是因为,国不可一日无君,东宫不可一日无主。
而且吕氏和宋濂等儒学世家,根深蒂固,势力庞大,当时为了笼络拉拢儒学世家的投诚认可,朱标便同意了此事。
因为,天下读书人不喜朱明洪武皇帝的太多了。
看看施耐庵,徐麒之流便可得知。
谁知,如今看来……
吕氏坐镇东宫,难免势大,且就算吕氏无心,她带入宫来的那些陪嫁的吕氏宫女,内侍,老人,还是会偏心,在某些方面挟制朱雄英,却偏向于朱允炆。
这与礼不符,会有隐忧!
朱标挥挥衣袖,让身边儒臣推下,宽润脸颊严肃起来,往外面看了看,长期跟在他身边,专为太子朱标办隐秘差事的锦衣卫千户蒋瓛,正恭敬地站在门外。
蒋瓛年岁不大,精明能干,善于揣摩上意,而且他武艺高强。
不同于毛骧的黑脸精瘦干练,蒋瓛皮肤白皙,唇红齿白,甚至没有胡须,如果不看锦衣卫的装扮和那把绣春刀,倒像是个儒生公子哥儿。
实际上,他比起毛骧更可怕。
毛骧这人,对外严,对内松,面对胡惟庸和李善长等淮西旧人,始终留着几分情面下不去手,而蒋瓛却毫无这些顾忌。
在朱雄英来的那个前世,蒋瓛是接替毛骧的锦衣卫第二任指挥使。
许多人以为他是朱元璋的亲信,实则,他一直是太子朱标的亲信,专为太子朱标办各种秘密差事勾当,也是朱元璋给太子朱标安插的鹰犬。
甚至严格点来说,洪武四大案,三大案都是太子朱标经手参与,而蒋瓛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太子朱标所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