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位大臣随即进言:“臣以为,当下应乘胜追击,趁夷族立足未稳,派兵增援,并护送粮草北上,以助谢老将军彻底挫败敌军锐气,以震慑群狼!”
“有理。”楚文帝颔首,继而话锋一转,目光扫过朝堂:“然,征战北疆之人,需统筹全局,众爱卿可有合适人选?”
殿中陷入短暂沉寂,随即有人出列,沉声道:“当年南疆之乱,乃安王主动请缨,平定战局。这些年,他更是军中重臣,战功卓著,经验老道。老臣以为,安王殿下正是此役的不二人选。”
开口之人,正是户部尚书纪墨——纪韶华的亲祖父。此言一出,立刻引来不少朝臣的附和,甚至连一向寡言少语的三皇子楚垣,也难得站了出来。
“儿臣以为,若由皇叔亲自领兵边陲,其身份地位本就尊贵,于将士而言,亦是一种莫大的鼓舞。”楚垣沉声道。
殿中一片附议之声,而陆崖却微微眯起了眼,心底冷笑。
纪韶华曾对他说的那些话,犹在耳边。
他早知皇帝这几年疑心日重,却未曾料到,局势会如此之快地朝着最糟糕的方向推进。此刻,这些人看似在为安王谋功,实则如同煽风点火,恨不得让皇帝心中的不满再添几分。
若此事定下,安王又平定战功赫赫归来,深得军心民心,朝臣亦一边倒地支持。即便是个宽厚无猜的帝王,恐怕也要心生忌惮,更何况是如今的楚文帝?
“朕的皇弟,确实这几年做得不错,的确是个合适的人选。”楚文帝微微颔首,语气间似有赞许,然而下一刻,他话锋一转,“只是——众爱卿可还有别的建议?”
这话虽是询问,却已透出几分不愿安王独占此功的意味。
陆崖眸光微沉,几乎可以预见,若无人打破这局面,安王此去边疆,便再难全身而退。
不论纪韶华的梦是真是假,既然他已答应帮她,便绝不能让事态滑向无法挽回的境地。
思及此,陆崖忽然轻笑一声。清越的笑声在寂静的大殿中分外突兀,霎时,众臣的目光纷纷落在他身上。
他懒洋洋地开口,声音却透着一股不容忽视的分量:“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妥。”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那些原本支持安王的朝臣们纷纷怒目而视,恨不得将陆崖生吞活剥。
这个陆崖,又要敬献谗言!
楚文帝:“哦?陆相且来听听。”
陆崖依旧是不紧不慢,丝毫不在意众人的目光,语气悠然:“安王虽有战功,也曾统兵沙场,但此次北疆战事,戍边将士已有应对之策。如今派兵运粮,亦不过是锦上添花。”
他话锋一转,目光微冷:“而战场之上,最忌两位主将并立。若安王前往,陛下是让将士听谢老将军的,还是听王爷的?”
此话一出,朝堂气氛骤然一滞。
户部尚书忍不住怒道:“安王殿下又不是去抢兵权!按你的意思,难不成还要派个什么都不懂的过去?”
陆崖挑眉,嗤笑一声:“这您倒是说得对,臣自然不可能建议让您这般年纪,又什么都不懂的文官前往。”
此言一出,户部尚书脸色铁青,气得差点跳脚,怒道:“你什么意思!”
他一步跨出,就要与陆崖理论,却被旁边的朝臣拽住。众人心知肚明,陆崖怕是真敢在大殿之上动手,而文官们……哪是他的对手?
一群人心中窝火,却又拿他毫无办法,只能冷笑连连。
有人冷声质问:“陆相如此阻挠,可曾考虑过边疆百姓?又是否顾及过戍边将士?”
陆崖闻言,微微一笑。那笑容让人莫名心头一寒,仿佛……落入了陆崖某个陷阱。
他转身看向楚文帝,恭敬道:“臣以为,陛下的皇子们自幼精研兵法,文韬武略皆有所长。若想鼓舞军心,选一位德才兼备的皇子随军出征,或许更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