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查看详情。”
朱元璋微笑轻声首肯随即大步迈进国子监举贤堂。
跟随其后的朱棇莫名察觉到脚下略有异样仿佛踏入虚空般但未多思索。
毕竟又有谁能于正门上做多余的手脚?
此时此刻,哪个敢挑事!
那纯粹是自寻死路!
“举贤堂?”
“此名不妥。
改为聚贤堂,意为汇聚天下英才。
这名称就改成聚贤堂吧,马上调整。”
朱元璋对身边的李善长说完,李善长微微颔首,然后看向朱标与朱栤笑着问道:“两位皇子,包括前朝算起,大考中断多久了?”
“启禀父皇。”
“从正至初年算起,至少二十载未曾举行过科考。”
太子朱标果然饱读诗书,博闻强识,这点历史常识连朱栤都比不上。
朱栤精通军事,而治国安邦却是朱标的强项。
朱元璋用人眼光确实独到。
“正因如此。”
“我大明的首场恩科务必办好!”
“要让读书人知道,在我大明钻研学问,必有一片光明未来!”
朱元璋胸怀壮志,这些学子就是未来明朝的中坚力量,绝不能轻视。
他嘴角浮现出满意笑容——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如他这般雄才大略?
“栤儿。”
“你在战场上身经百战,但也别落下学业。
老朱家不能再吃没文化的亏了。
朕打算让你出任首场恩科的大主考,如何想?”
听到这里,李善长表情变得相当难看。
原本以为这主考之位已是囊中之物,结果朱元璋另有安排,那还让他陪同做什么?
莫非是为了给自己这些老臣做个示范?
“父皇。”
“还是由李相国来吧。”
“儿臣只擅长军政,万一搞砸大明第一场恩科,罪该万死。
况且李相国也是儿臣老师,理应让老师担纲此重任。”
朱栤虽然不知朱元璋意图,但从自身实际出发,不愿在这首场恩科上出丑,于是把烫手山芋丢给了李善长。
毕竟李善长虽然教导他的时间有限,仍可称作老师。
“这是朕考虑欠妥了。
善长,你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