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不过文华宫还需得到皇上首肯,毕竟那地方只为嫡子开设,恐难以破例接纳允炆。”
吕氏早有预料,并没有显露失望之意,而是笑着说:“正因如此,我才想劳烦姐姐替我在父皇面前说项。”
常清韵沉思片刻,最终点头应允:“放心吧,我会尽力帮忙的。”
至于吕氏是否另有打算,常清韵并不在意。
在皇宫里人尽皆知的事实是:真正得到朱元璋厚爱的儿子仅有两位,分别是朱标与朱栤,他们可以自由出入宫廷。
而能被祖父亲眼认可的孙子,则只有唯一一位——王孙之首、皇嫡长孙朱雄英!至于朱允炆……
这位出自侧妃的小皇子,从未见过祖父,更不曾踏入由皇后主持的家庭宴饮,哪怕那是象征皇室亲密团圆的家聚时刻。
因为在老皇帝心目中,这些仅属于血脉至亲,不容外人涉足。
人人都心知肚明,又怎能容人在老朱跟前装傻充愣?所以说,无论太子侧妃吕氏有何等小算盘,终究抵不过洪武皇帝朱元璋的一句金口玉言。
“殿下。”
身旁人低声询问:“您真的对那皇位无动于衷?”
当下,朱栤已经返回齐王府内,身旁立着一名青年男子低声问道:“那是世间至高之位,能使殿下名垂青史。
东阳看出您有统御天下的志向,可为何始终不愿力争?”
“东阳。”
朱栤语重心长,“该是我的终归就是我的,不是我不想争!我是不想与太子争。”
“只要大哥是太子,我就永远甘居大明塞王之位。
人生短暂,我唯信自我二字。”
朱栤捻动手中佛珠,目光转向名叫东阳的年轻男子,继续道:“要有所成、登高位、活得畅意洒脱,便须耐得住孤独冷寂,将宝贵的年华都献给那漫漫长夜般的艰难岁月,如此才能渐渐收获想要的一切。”
“若是当年我真的觊觎那皇位,我大哥绝不会与我争抢。”
朱栤沉声道,“我们兄弟情义绵延一世,性格不同却目标一致——捍卫我们的家族!有人若想破坏这个家,不管是对我大哥还是我,都会受到严厉惩戒!”
昔日朱栤统领大军征战山东,为朱元璋开创太平盛世立下了不朽功勋,再非当初那个初出茅庐的懵懂少年。
他如今执掌一方军务,权衡天下,心中所谋深远非常,连奉天殿中的朱元璋也难以看透这位儿子的全部心思——这就是大明的齐王,朱栤!
一位变数无限且深谋远虑的亲王。
“东阳明白!”
年轻的男子连忙跪倒在地,请罪道,“东阳日后绝不复提及此话题,望殿下恕罪!”
然而眼中流露出几许惆怅。
“若您渴求封侯加官进爵,若您期望施展平生才学。”
朱栤淡然道,“我可以推荐您给太子,凭你的才干必将在青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朱栤神情平静地凝视着东阳低声问询,“愿意吗?”
对方果断回答:“不愿!能得遇殿下这一知己已感欣慰无比,愿尽余力为殿下效力直至最后一刻!”
纵然跟随朱栤历经风雨,东阳毅然决然拒绝改换门庭投奔太子朱标门下,只因其认准自身便是朱栤的谋士与知己,自忖其智慧才华绝不在李善长、刘伯温等人之下。
然而,正是殿下不求争宠的性格局限了东阳施展才华的机会,令他胸中抑郁。
但,忠诚之人永不背主,东阳虽珍视权力却更重操守与名声,宁可身死也不肯转投朱标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