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羽和李斯要较量的事很快成了大臣们议论的焦点。大家都说这场较量代表了嬴政与吕不韦之间的对抗。
不过,这些话他们只能私下嘀咕,不敢公开提。毕竟,很多人都站在吕不韦那边。
当天,吕不韦给李斯和苏羽分配了六个县。李斯负责的六个县是长陵、平安、富宁、明山、清溪、芳华,这些县富庶且粮食充裕。而苏羽的六个县则是安阳、临水、永康、靖安、玉山、望江,这些县贫穷且缺粮。从这种分派来看,吕不韦显然是偏向李斯的,给了苏羽极大的挑战,好像根本没打算让他们公平竞争。
第二天,李斯带着粮食出发去上元郡。苏羽却做出了令人意外的选择:他没有亲自去,而是远程操控,希望能以这种方式救下安阳六县。从上元郡到咸阳骑马需要两天,意味着苏羽从接到消息到下达指令会有四天的延迟。如果苏羽不是脑子有问题,那他一定是胸有成竹。吕不韦听到这个消息后,心里一震,开始怀疑苏羽是不是疯了。
苏羽觉得自己是个谋士,擅长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不愿亲自受罪,更何况他策划的计谋要是自己出现,可能会被饥民围攻。所以他决定留在咸阳,安心指挥。
在朝廷里,嬴政和大臣们都等着两边最新的战报。头一天,两队送粮的车队都很顺利。可到第二天,情况变了。李斯那边说粮车一切正常,而苏羽那边却传来了坏消息:有一半的粮车被强盗抢走了!嬴政和吕不韦都特别吃惊,本来十天的粮食被抢走一半,剩下的还能撑多久?大家对苏羽很失望。
桓齮将军提出带三万精兵去上元郡,怕事情闹大。另一位将领也附和,说要早做打算。嬴政有点犹豫,但他记起苏辰说过十天的粮够撑六十天,所以没立刻派兵,决定再看看。
第六天,李斯那边传来好消息:粮分得挺顺利,人们都感谢秦国和嬴政。可苏羽那边更糟:他把粮食换成了麸皮,还掺沙子给灾民吃,结果粮价飞涨,灾民都不满。
在宫里开会讨论。
“李斯真是个好官。”
“大王,我要求弹劾苏羽,他欺负百姓,罪该万死。”
“大王,苏羽这么做简直是逼着老百姓绝路!”
“大王,苏羽太没人性了……”
第九天。
李斯的消息:
跟六个县里的四个大粮商谈妥,粮价降了一半,从每斗一百二十文降到六十文。
苏羽那边:
灾民还在喝掺沙的麸皮粥,但粮商却趁机抬价,每斗涨到二百文!
“大王,苏羽这事惹怒了民众,我要求重罚苏羽!”
“大王,就算您是秦王,也不能护着他!他做的事,根本不配做人!请马上把他抓起来,判死刑!”
第十三天。
李斯又送来消息:
粮价再降十文,百姓感激不已,都说李斯是救星。
苏羽那边更糟糕:
麸皮不够用了,民怨四起,局势动荡。粮商又涨价,每斗涨到三百文!
“大王,如果不派兵去上元郡,恐怕就要发生叛乱了。”
“大王,苏羽肯定是别国的间谍,利用这次灾情煽动民众,想推翻秦国!”
“我们联合要求:把苏羽关进大牢,严刑审问!”
“大王,大王!!!”
……
一开始,大臣们只是冷眼看着李斯和苏羽比试高低。
没想到,苏羽表现得太差劲了。
他总是犯错,根本不管后果!
于是,大臣们也急了。
看热闹的时候不怕事大,但要是事情失控,影响到自己,那就有麻烦了。
六十万灾民要是造反,秦国就会大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