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那几百斤熏肉,是他们之前为了过冬上山打的野货。
后来他们有了玄丘公赐下的灵米,这上山打野货的计划也就不了了之了。
这几百斤的熏肉看起来很多,其实也就打了三,四头野猪罢了,根本不够吃。
李旺山轻轻点头,粮食的情况他其实一直都有掌握,这可是他们农民的命根!现在不过是想仔细确认一番。
四万斤粮食。。。。。。要想再多吸纳千余人来过冬,确实是少了不少。
但办法总比困难多。
“这四万斤粮食里,当初有一大部分就是旁水村出的。”
“他们村通河,来往的客商多,这粮食能买还是先去买一些来,实在没有办法了,就再去山上打些野货来吧。”
“省吃俭用一个冬天而已,饿不死人就行!”
等有了住房和足够渡过冬天的粮食,这些流民到了清玄镇来自然也挪不动脚步了。
这个年代,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和一口吃的,就是很多人的渴求了。
更何况这里还有着流民难求的平安,在乱世之中显的更加的可贵。
而这些都是拜玄丘公所赐啊!这也是班高朗能把这些流民变成玄丘公信众的主要底气。
李旺山这边命令传达了下去,班高朗那边也同步行动了起来。
流民都是陆陆续续抵达的,他一天一批次的往清玄镇送,也方便那边有个照应。
不至于一下子来的人太多,他们接不过来。
而且这些赶来的流民往往身强力壮,要不然也不至于赶路的速度这么快了。
送到清玄镇去,还能帮上点忙。
另外他也知晓清玄镇的粮食紧张,又在昭阳县内动用自己的县令之名,紧急募捐了一批粮食。
昭阳县的百姓也不是傻子。
班高朗平日里怎么对待他们的,他们心里都有数。
现在班大人碰上点麻烦,他们还能不支个手?
更何况这粮食还是拿去喂给流民的,到时候那些流民要是饿急了来冲成,最后吃亏的不还是他们?
所以很快,班高朗就募集到了足足两万斤粮食。
又以衙役组建了一支车队,把粮食和第一批的流民护送到清玄镇去。
而清玄镇上,李旺山的命令刚刚下达到镇子里,大家伙就风风火火的动了起来。
大家都是贫苦出身,更何况有些人本就是后面才逃荒逃到清玄镇来的,如今也都过上了好日子。
现在又有和他们一样的人,他们又怎么会不出手相助呢?
第一天就建起来房屋十来座。就这还不是大家都动起来的缘故。
因为有一部分人还得出去买粮,上山打猎。。。。。。
但好在在玄丘公的庇佑下,清玄镇里的大部分青壮都已经迈入了开化的境界。
体力和耐力远超常人,所以也够用,速度也是极快的。
这样接连过了四,五天。
清玄镇里所接纳的流民马上就来到了七八百之数。
房屋也已经建起来了接近百栋,尽管都是低矮的平房,但已经足够了。
购买粮食和上山打猎的队伍也已经回镇,期间班高朗又送了一批粮食过来。
这下连粮食的问题都已经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