芊芊小说网

芊芊小说网>我在唐朝当国师 > 第六十五章 智破奸谋(第2页)

第六十五章 智破奸谋(第2页)

【叮!签到成功!】

【签到地点:大理寺匦院(初设)】

【恭喜宿主获得奖励:治国良策《整肃吏治条陈十二策》!】

一股清晰详尽的信息流淌入脑海。

这《整肃吏治条陈十二策》并非空谈阔论,而是针对当下大唐官场弊病,提出的一整套极具操作性的措施。从官员考评、监察体系、俸禄调整,到地方试点、严惩贪墨、拔擢清流,条条切中要害,分析透彻。

其中一条“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策略,正好与他眼下的局面和商瑶的建议不谋而合。

方羽心头豁然开朗,底气足了不少。杨国忠的谣言攻势确实恶心人,但终究是歪门邪道。只要自己拿出实打实的政绩,让百姓真切感受到整顿吏治的好处,那些鬼话自然会像太阳底下的冰雪一样消融。

他转身离开匦院,脚步沉稳地向皇城走去。

早朝结束后,方羽未回府邸,径直去了张九龄的府上。

张九龄毕竟年事已高,昨日在朝堂上为他力辩,耗了心神,今日便告了半日假在家休养。

听闻方羽到访,老丞相还是让人扶着起身相见。

“方国公,可是为市井那些闲言碎语而来?”张九龄一见他,便直接问道,显然他也听到了风声,眉宇间带着一丝忧虑。

方羽将系统奖励的《整肃吏治条陈十二策》要点,以及商瑶应对谣言的计策,简明扼要地向张九龄述说了一遍。

张九龄听着,原本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连连点头,眼中露出欣赏之色。

“妙!妙啊!”老丞相捋着胡须赞道,“尊夫人果然兰心蕙质,此计是以阳谋破阴谋,直击人心!至于方国公这十二策,更是针砭时弊,老夫深以为然!”

他略一沉吟:“试点先行,确实是稳妥之策。京兆尹黎干其人尚可,只是他下辖各县,特别是长安、万年两县,胥吏盘根错节,积弊已久,民怨不小。若能拿这两个县开刀,严办几个作恶多端的蠹虫,定能让百姓拍手称快,也为后续全面推行扫清障碍。”

方羽点头:“张相公所见与晚辈不谋而合。”

两人又细细商讨了试点的具体步骤和可能遇到的困难。张九龄凭着几十年的宦海经验,给方羽提点了不少关节要处,甚至还带着几分戏谑地评价:“杨国忠这老匹夫,也就剩下这点搬弄是非的本事了,上不得台面。”

离开张府时,方羽心中安定许多。有张九龄这位政坛耆宿的支持,他的计划无疑更添了几分把握。

接下来几日,方羽开始两手准备。一方面,他派人暗中联络长安城内几家香火鼎盛的寺庙道观,商议筹办法会事宜,务求场面既要庄重,又要能吸引足够多的百姓关注;另一方面,他亲自调阅长安、万年两县的积年卷宗,从中寻找最合适、证据最确凿的突破口。

商瑶也没闲着,她动用了商家的消息渠道,让遍布京城各处的掌柜、伙计留意收集两县胥吏欺行霸市、索贿受贿的具体事例和人证物证。一时间,一股暗流在长安城下涌动,目标直指那几个平日里作威作福、早已惹得天怒人怨的害群之马。

方羽并未将那民怨沸腾的长安县尉王五直接投入阴暗的大牢,而是选择了更为古老、也更能烙印在人心的方式——游街示众。

金吾卫将王五五花大绑,像拖一条死狗,脖子上挂着沉甸甸的木牌,上面用醒目的墨字写满了他的累累罪状。随着震天的锣鼓声,队伍从长安县衙出发,一路押往人潮涌动的西市刑场。

消息像长了翅膀,瞬间传遍大街小巷。百姓们蜂拥而出,将道路堵得水泄不通。当他们看到往日里骑在自己头上作威作福的王五,此刻披头散发,狼狈不堪,人群中先是片刻的死寂,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

“抓得好!苍天有眼啊!这天杀的王五,终于遭报应了!”

“方国公!您真是我们的青天大老爷!”

“呜呜呜……我那被他抢走的闺女,泉下有知,也能瞑目了!”

积压在心底多年的怨气、恐惧和屈辱,在这一刻如同决堤的洪水,找到了宣泄的出口。无数百姓指着王五怒声唾骂,更有激动者捡起地上的烂菜叶、臭鸡蛋,甚至脱下脚上的破鞋,狠狠地朝他砸去。

方羽端坐马上,神色冷峻,目光平静地扫过眼前这沸腾的一切。他要的,就是这般景象!他要让长安城,乃至整个大唐的百姓都亲眼看到,整肃吏治,绝非空谈!他更要让那些藏在暗处的贪官污吏们看清楚,胆敢鱼肉百姓,这就是下场!

西市刑场,高台之上。方羽亲自宣读王五的罪状,条条桩桩,罄竹难书。依据大唐律例,判其杖责一百,流放岭南三千里,永不赦回!更重要的是,他当众宣布,将王五及其党羽强占的田产、铺面,搜刮来的不义之财,全数清查,一一归还原主!

那个因女儿被抢、田地被占而险些自尽的老兵,当场双膝跪地,朝着方羽的方向,咚咚咚磕了三个响头,浑浊的老泪纵横交错。围观的百姓更是群情激昂,振臂高呼,“方国公英明”、“方国公万岁”之声,响彻云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