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宫檐角的冰凌在晨光中炸裂时,方羽踩着满地《尚书》雕版的碎屑跨过务本坊门槛。
商瑶递来的铁簪在雕版裂痕处严丝合缝——昨夜爆炸的作坊里,有人故意用了她的奎宿纹模具。
"大慈恩寺的磁石。"房玄龄抖开沾着蓝焰灰烬的袖口,指着星图仪偏移的方位,"魏征门生今早带着三十车青矾往那边去了。"
三日后的大朝会,朱雀门前跪着七个裹麻衣的寒门书生。
最年长的瘸腿工匠捧着被炸烂的右手,掌心里躺着半枚刻着"崔"字的磁石纽扣——这正是引爆雕版作坊的机关部件。
"陛下可记得贞观三年陇西蝗灾?"方羽展开血迹斑斑的《韩非子》,书页间夹着三十七份血指印证词,"当时五姓七望囤粮抬价,这些人的父辈就是饿死在崔氏粮仓台阶下的。"
魏征的象牙笏板重重磕在蟠龙柱上:"雕虫小技!科举取仕关乎社稷根本,岂容。。。"
"魏公可知务本坊昨夜为何爆炸?"商瑶突然解开腰间锦囊,数百片磁石雕版哗啦倾泻在御阶前。
拼凑出的突厥文注释里,"进士科"三字正压在"五姓七望"的图腾上。
王勃的父亲突然从证人队列里踉跄冲出。
这个在太原王氏当了一辈子账房的老秀才,颤抖着撕开衣襟,露出脊背上被烙铁烫毁的"乙等"考绩——就因他祖父是乐户出身。
皇帝手中的玉圭突然坠地,在房玄龄特意命人更换的金砖地面上砸出裂痕。
二十年前,他正是用同样的方式,在太极殿摔碎了反对科举制的裴寂奏章。
三月初九,国子监东廊首次张贴出糊名考卷。
方羽站在五十架新制的青铜磁针漏刻前,看着王勃用左手执笔——他右手食指的旧伤,是十二岁那年替陇西堂兄代考被五姓家丁折断的。
"策问题竟是《水经注疏》!"考场外爆发出寒门子弟的欢呼。
几个混在人群中的五姓家仆面色铁青,他们怀里揣着的《氏族志》摹本在磁石漏刻的影响下,墨迹正诡异地扭曲成"不问门第"四个字。
放榜那日,朱雀大街的泥水里漂浮着被撕碎的族谱残页。
王勃的《滕王阁序》拓本被连夜刊印成三百份雕版,其中二十份特意用了魏征夫人陪嫁的檀木——那是商瑶在爆炸废墟里挖出的嫁妆箱残料。
暮春细雨打湿魏征轿帘时,这位三朝老臣正在擦拭笏板上新刻的"李"字徽记。
他脚边躺着半块波斯水晶碎片,隐约照出大慈恩寺方向升起的狼烟——那里本该熄灭的消灾火盆,此刻正焚烧着七姓家主联名的抗议血书。
魏征的轿子拐进平康坊时,檐角铜铃突然发出刺耳蜂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