芊芊小说网

芊芊小说网>三千世界是干嘛的 > 第十一章各个时空的反应(第2页)

第十一章各个时空的反应(第2页)

“众卿稍安,此事需谋定后动,万不可轻敌。”

言毕,暗自思忖应对良策,既要护大唐当下繁荣,又要断后世隐患,肩负起历史与未来的双重担当。

金銮殿内,气氛热烈得如同煮开的沸水。程咬金扯着大嗓门请命,那劲头仿佛已经手刃敌寇。

旁边武将们眼睛都红了,纷纷往前挤,喊着“臣也可往!”,像是争抢建功立业的头筹。李世民瞧着这阵仗,既欣慰又无奈。

偏生这时,魏征冷不丁站出来,来了个死谏的标准姿势,双手作揖,腰杆挺得笔直,眼睛直勾勾盯着李世民,那目光似要把皇帝看穿。

李世民心里“咯噔”一下,腹诽道:“这魏喷子,又来给朕出难题,朝堂上这么多双眼睛,可不能露怯。”

表面上却还得端着皇帝的威严,轻咳一声:“众爱卿莫急,此事需从长计议。”

实则脑中正飞速盘算,既要安抚这些热血武将,又得琢磨怎么回应魏征的“逼宫”,这和平时平衡朝堂各方势力的职场博弈如出一辙,一步错,满盘皆输。

明洪武年间:

南京紫禁城里,朱元璋刚听完刘伯温出海寻倭寇的提议,胡惟庸就跳出来唱反调。

他心里门儿清,这俩大臣看似为公,实则都带着自己的“小算盘”。

刘伯温心系国运,想未雨绸缪;胡惟庸呢,掌管着户部钱粮,怕出海计划让他手头拮据,失了在朝堂的话语权。

朱元璋眉头紧皱,脑海里翻涌着往昔打天下的艰辛,又浮现出元朝时汉人如蝼蚁的惨状。

他目光如炬,扫了胡惟庸一眼,心想:“这老小子,只盯着眼前的钱粮,却不顾后世子孙死活。”

嘴上却不紧不慢地说:“咱知道钱粮不易,可三千五百万条人命啊,那可能都是咱朱家血脉、大明百姓的后代!今日省这点钱粮,日后拿什么面对祖宗!”

刘伯温微微点头,暗自佩服老板眼光长远;胡惟庸则面露不甘,还想再争,却被朱元璋抬手止住,一场关乎大明走向的决策就此定下基调。

清朝乾隆年间:

太和殿中,乾隆靠在龙椅上,听和珅一番“天朝上国”的吹捧,心里很是受用。

和珅多机灵啊,一眼就看穿乾隆心思,把话说得滴水不漏:“陛下,这天幕虚无缥缈,大清有陛下圣明统治,定不会如此狼狈。”

乾隆颔首,沉浸在虚假的安全感里,丝毫没意识到这看似遥远的危机预警,实则是温水煮青蛙的开端。

殊不知,宫外世界正悄然变化,西方列强磨刀霍霍,国内矛盾暗流涌动。

巨大的虚拟光幕闪烁着刺目的光芒,一行行弹幕如泣血的控诉滚滚而过——“勿忘国耻”。秦语洛重复播放着视频,手指不时回复评论期的评论,紧攥双拳,指甲几乎嵌入掌心。

秦朝位面,咸阳宫中。嬴政高坐于威严的王座之上,本正与群臣商议统一度量衡后的经济提振之策,刹那间,光幕乍现。

看到那触目惊心的文字,他一向沉稳冷峻的面容有了裂痕,眼眸深处涌动着惊涛骇浪。赵高在旁,平日里巧舌如簧,此刻却仿若被抽去了脊骨,瘫软在地。

嬴政环视朝堂,那些臣子们脸上的震惊、惶惑与思索尽收眼底。往昔,大秦的子民为秦法所驱,为他这位帝王的雄威所震慑,效命朝堂更似是对他个人的尊崇。

但此刻,“国”这个沉甸甸的概念,如一道凌厉的剑气,劈开了他心中旧有的格局。

他意识到,当外敌欺凌、国耻加身,凝聚人心的不应仅是帝王权威,而是对这片土地、这群百姓共同的守护信念,这才是大秦真正屹立不倒的根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