芊芊小说网

芊芊小说网>九十年代我要搞钱作者萧笛 > 第95章(第1页)

第95章(第1页)

但相处两日,她也懂得眉高眼低,好好说话了。

知道叶嘉宜推崇老班章,她就把话往好里说:“这茶虽然入口的时候很苦,但后面很甜,而且很长一段时间后,嘴巴里都还留有那股味道。”

“你看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他们过得苦吗?很苦。可他们抱怨了吗?并没有。一日三餐,只要能不饿肚子,他们就很满足。他们能从苦里品尝出甜的滋味来。”

叶嘉宜翻了个身,看向陈昭月:“我生在城市里,长在父母的疼爱下,物质条件优渥,我生活不苦,自然也不能硬找苦吃。”

“但我需要去看看人世间的苦难,才能有一颗感恩的心。我过得不苦,是命运对我的眷顾。但我不能就这么心安理得地享受生活。我希望能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回馈这份眷顾。”

陈昭月似乎有所触动。

她轻声问:“这就是你想要做慈善的原因吗?”

叶嘉宜摇头:“这不是做慈善,只是一点小小的帮助而已。他们的生活会变好的。”

叶嘉宜这番话虽然发自肺腑,但大部分是为了给陈昭月灌鸡汤。

说完之后她就安然入睡,全然不知陈昭月瞪着眼睛,想了很久很久。

而隔壁,和森听说叶嘉宜等人要每年订购茶叶,还给他们建小学,激动不已。

“房子我们这里有。村口有个五保户去世,房子空出来了,那房子修一修就能用。就是吧,我们寨子没有老师。”

第118章如何建希望小学,关铎有经验,叶嘉宜取了经后,心里就有了成算……

如何建希望小学,关铎有经验,叶嘉宜取了经后,心里就有了成算。

在来老班章村的路上,她就将方案跟王海说了。

在村里建房子,就地取材,又有村民出人工,花不了多少钱。最重要的就是老师问题。

因为这些需要建希望小学的村子,位置都太偏僻,当地年轻人读了点书都想往外跑,宁愿去外面打工,也不愿意留在村里。

外地人就更不愿意来了,来了也留不住。

关铎的做法就是资助当地孩子读书,条件是读完书后回到当地教三年书。

因为本就是当地人,适应当地生活,又有亲朋在身边,比较呆得住。

另外读书有资助,这对有想要读书,家庭却又无力供养的孩子来说是有极大诱惑力的。

而且,回到当地教三年书,工资待遇也比照着乡小学教师的待遇来。

这就很可以了,至少比不读书,留在村里种地强。

因此绝大多数读不起书的孩子都愿签这个合同。

不过关铎资助的区域主要是当年他父母插队的地方,即临沧市双江县勐库镇冰岛村,离这里相距甚远。

所以当叶嘉宜说出这个资助办法时,王海的欣喜可想而知。

这是一举几得的办法。

他们扶贫办除了提高经济水平外,觉得最难解决的就是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

偏远山区没有小学,孩子要读书,每天要走几十里山路;建了小学找不到老师;当地孩子读到初高中,因为家庭无力供养,只能辍学。

因为没文化,扶贫办就是想传授些先进的种植经验,让当地种植适合的经济作物,也往往因为当地人掌握不好而夭折。

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

现在有像叶嘉宜、关铎这样的人出钱资助,送孩子上学,再让高学历的孩子留在当地当老师。

如此良性循环,只要三代,就能让当地人的文化水平提高一大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