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守关和彭城的变法传到窑城,则被认为是大齐灭国的先兆,尤其是萧家书院的成立,触及了一部分人的逆鳞。
他们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条,对于一切挑战教条的行为嗤之以鼻,办女学在他们看来简直是胡闹。
他们无法忍受,当公主上台后,手下会有一批女官,与女子同朝为官,岂非是滑天下之大稽,是对男子的侮辱。
铺天盖地的“讨东宫檄文”在窑城传开,无知的百姓也异常振奋,对于诛杀“逆贼”充满希望。京城那边甚至调来了两千御林军做援手,御林军一出,更是坐实了东宫谋反的罪名。
窑城县令自认为得到了天子的庇护,是正义之师,偷袭了萧嫱派去谈判的暗卫,还将暗卫的头颅挂在了城门上,美其名曰“祭旗”。
萧嫱最后的仁慈,被窑城县令的狂妄击碎,清官年年有,多一个不多,死一个不少,这一仗不仅要打,还要打得漂亮。
窑城的两千御林军没有击垮她对父皇的信任,这只能说明父皇的处境也不容乐观,但还是吓住了一批人。
他们都有忠君报国的志气,却在无意间变成了“乱臣贼子”,一时间心神激荡,失去冷静。
大战前军心不稳乃是大忌,萧嫱又花了两天时间稳定军心,给心不在焉的人做思想工作。
叶青也帮了大忙,盘踞在京城中的御林军,有一半都出自叶家军,他向同窗们郑重承诺,叶家会与东宫同生死。
这一诺,是对东宫军事力量的加持,即便鱼死网破,也会留有生机。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一旦被扣上谋反的帽子,不争也会死,李县令上了“贼船”,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战火在深夜响起,萧嫱站在广平城楼上遥望烈火,神色复杂,不同于函守关剿匪之战,这一次她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见证了同胞相残。
这是一场没有意义的牺牲,不为国仇家恨,也不为伸张正义,而是出于朝堂党、争,人民是无辜的,他们都是被利用的棋子。
正义是假的,但牺牲是真的。
萧嫱在质疑自己,这样做究竟是对是错。
这一路,她想尽办法避免牺牲和流血,试图用和平的方式实现夺权和变法,但总有各种阻碍挡在面前,一步步把她逼上绝境。
她最终把刀剑刺向了大齐的子民,从心怀苍生,变成滥杀无辜。
残月之下,是血淋淋的战场,她的手覆在跳动的心脏上,问自己,是否权力的诱惑已经让她变得冷血无情?
最初,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她选择成为皇太女,后来,寻风道长对她说,天下人只知乾而不知坤,她看到了女子的不易,想为女子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