芊芊小说网

芊芊小说网>秦老板风华绝代 菌行笔趣阁格格党 > 吉祥(第1页)

吉祥(第1页)

郎追总结自己近一年半的人生经验时,觉得在启蒙教育这件事上,还是妈妈做得更靠谱。

他的父母属于那种只看脸,就知道从不随地吐痰的好人,而且都是这个年代的文化人,又擅长接受孩子的信号,郎追才表示自己日子无聊,就有的是东西能背。

郎善彦教他背歌诀、认穴位,还喂了一次豆汁,郎追当着他的面吐了。

秦简家传的东西还没法教,两岁都没有的孩子,既不能练拳也不能使棍,但她也有让郎追背的东西。

三百千、立身三不说,还有一本书,是学秦家武术的人一定要会背的。

秦简抱着儿子坐摇椅上讲古:“寅寅,知道不,妈小时候认字用的是《纪效新书》,那是戚大将军留下的兵书,你外祖说,那也是世上第一本记录武术的兵书。”

秦家家传的拳术、棍术都是从戚家军的军武杀技中演变而来,据说戚将军为了让士兵铭记这些杀招,连表演用的套路都给禁了,舍弃一切花哨,只许修炼对战的招数。

“那种图好看的套子武艺在天桥就有,就是那群表演跌跤的,看着打得凶,实则都是在演,没动真格,戚家军修炼的武艺则以实战为主,且鼓励练招,优秀的武艺都是越竞越强。”

说到这,秦简一顿,神色恍惚,带着惆怅。

郎追握住她的大拇指摇了摇:“妈和谁竞?”

秦简回过神,微笑道:“是你舅舅,你有三个舅舅,俱是武艺一等一的强人。

郎追问:“舅舅在哪?”

秦简回道:“有两个都去侍奉戚将军了,还有一个三舅舅,十几岁时偷偷爬上货船玩,结果那船开走了,他就这么丢了。”

说起丢了的三哥,秦简又抹了抹眼泪:“寅寅,日后你和阿玛出门,一定要紧紧跟着他,不许乱跑,不然就会和你三舅舅一样,从此与亲人离散,再也见不上面了。”

秦简开始教郎追背《纪效新书》,明不明白书里的意思不要紧,先背,顺带着把字认了。

郎善彦也是这个态度,先背。

郎追背书还行,他上辈子的师傅是个开黑诊所的小老头,地下室里不光存器材药品,还存书,都是医生常用的工具书,而郎追从九岁开始背,十一岁全部背完。

对于背书,郎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他会将知识点分区分块,一样样攻克,再给不同区块做联系,这样在想不起来的时候,便能启用联想大法唤醒记忆。

但联想大法只是应急用的,很多书郎追都要重复背,背到滚瓜烂熟,因为金三角这个地方不一样。

其他地方的医闹可能只是死人,金三角的医闹则附带多种不人道的酷刑,烟头灼烧、手指插竹签只是基础操作,万一运气不好碰到个喜欢扒皮的……郎追治过这样的可怜人,药物是病人自己求的——子弹。

到那个地步,活着也是煎熬。

被险恶环境逼着努力学习的结果,就是今生换了个相对平稳的环境,郎追背书时还是很专注,他不打算装神童,因为他本来就不是,若为了挣一时颜面去硬装,到最后露馅岂不更丢脸?

在秦简和郎善彦看来,郎追的认字速度比那大香、那二香快一点,背东西倒是厉害,汤头歌很快就能念得流利了。

郎善彦十分骄傲:“寅寅聪慧,日后必有前程。”

秦简好奇:“他才多大,谈前程是否过早了?”

郎善彦抱着郎追坐摇椅上晃悠:“也不早了,有些事最好早早准备,比如若孩子以后长大了想学武,咱们是不是要提前为他打熬根骨,他若想学医,我提前带他去济和堂认药材是不是也对他有助益?”

“不是要压着他日后一定去做什么,但把好底子打在这,他日后想踮脚去够高处,也能更轻松些。”说到这,郎善彦低头一笑:“我三岁就被母亲教着认全穴位了,她教时并不严厉,只是编歌谣带我唱,就和玩一样,可等我立志行医,随外祖父学针灸时,便较常人更加顺利些。”

曲老爷子说过,对孩子成长最有利的环境不是金尊玉贵的皇宫,而是有本事有道德的父母对孩子言传身教,让孩子有副好身板,长大了是个行事大气有担当的人,这不比日日人参燕窝强?

郎善彦是这么被养大的,他也乐意这么养自己孩子,而且他小时候亲爹不做人,总让母亲垂泪,郎善彦也跟着不开心,等他自己做了阿玛,便绝不让孩子吃这份苦。

等到两岁后,郎追常被傻阿玛带出家去玩,去济和堂认药材,对着小铜人认穴位不说,郎善彦常带郎追去京郊踏青,带他骑马,还有去各处点心铺子买吃的,将京城里除豆汁外的特色美食吃了个遍。

再有就是去天桥看杂耍,秦简提过的跌跤郎追也看到了,瞧着硬桥硬马、打得格外精彩,没想到放秦简的嘴里也只是“套子武艺”。

有吃有玩,到处溜达,营养和运动都充分的情况下,郎追更加健康。

但斗鸡走狗耍蛐蛐这类事,郎善彦和秦简都是不许郎追玩的,这些东西容易勾着人玩物丧志,养成“花没必要的钱”的坏习惯。

栀子姐也爱在做完家务后,抱着郎追和两个女儿八卦:“在京城,最不能玩的就是鸟,你们祖父,就是那老爷子年轻时爱玩斗鸡,往里面砸了好多钱,有一阵子咱们家只能借债度日。”

说到这,栀子姐拿手帕擦擦眼角:“还有那些茶楼里唱戏的戏子,听他们唱唱曲可以,千万别指着和他们来往,那是想近一点都得花钱开路的,你们阿玛生前喜欢一个叫春玉仙的,为了得他一个眼神,半年的俸禄都往台上扔,什么人呐!也不想想自己还有三个孩子。”

栀子姐在郎追的眼里,算是典型的清末京城底层妇女,她有点在皇城根上耳濡目染的见识,但不多,本人大字不识一个,却会想着让孩子念书,还有朴素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栀子姐的眼里,戏子里头有可怜人不假,但普通老百姓还是离戏子远点好,省得丢了财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