芊芊小说网

芊芊小说网>中国中医祖传医学研究院 > 第487章 太阳病篇上完(第1页)

第487章 太阳病篇上完(第1页)

为什么说他有心烦呢?一方面,因为方子里用到了石膏,清热除烦的。另一方面,第27条原文谈到了和少阴病的鉴别,“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为什么要提到和少阴病的鉴别?因为少阴病是真阳衰微,弱阳勉强和阴寒相争,争而不胜的时候,有肢体躁动不宁。桂枝二越婢一汤方适应症也有心烦,因烦而躁,它会有烦躁。这就提示了阳盛则烦造成的烦躁,一定要和阴胜则躁造成的躁烦要区别开。不然,6两麻黄的大青龙汤,对于阳虚阴盛的少阴病患者来说,就是一道催命符!第27条的适用症虽然没有直接提到烦躁,因为它提出和少阴阳衰症相区别,言外之意这个症候是有烦躁的。桂枝二越婢一汤,是大青龙汤这个方子的轻剂,可以看成是解表清里的一个很好的方子,后世医家认为,伤寒论中不是没有治疗温热邪气在表的方子,说是应当有的,说是辛凉清解的方子桂枝二越婢一汤可以算是一个,甚至把大青龙汤也可以看成是解表清里的,可以用于温病的方子。当然这个观点有许多医家不同意,但是桂枝二越婢一汤把它当成一个辛凉清解的方子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放到伤寒吹哪里,那又是仲景早有辛凉之法,温病学派不过伸言而已。火神派:啊对对对,你资格老,你说了算。什么吉尔伽美什发言。不过有个问题就很有意思了。既然都是辛凉解表。那么这桂枝二越婢一汤与银翘散,是否可以治疗同一类病人呢?这倒是个有趣的问题,比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更加现实一些。李介宾继续讲下一条: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汤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服用桂枝汤后,水饮停滞于心下,出现头痛、项强等症状,展示了似桂枝汤证而非的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作为少阴病真武汤的前哨。张仲景茯苓、白术同用,是用来利水的”有同学忍不住问了出来:“茯苓是利水渗湿药我能理解,可是白术不是补气药吗?”李介宾被打断,并不恼怒,而是看向一边的大树。图书馆就是有这个好处,大树随手拿出一本中药学。白术:苦、甘,温。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消化不良,泄泻,水肿,自汗,胎动不安。苗(术苗):祛水,止自汗。这是大家所熟知的教材描述,立马其实有讲到白术利水的功效的,但是假如先入为主,确实会认为白术主要是补气的。那个同学还想要辩解一下,而大树拿出了另外一本书。《神农本草经》:白术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可能他是第一次接触教材外的书籍,一下子脑袋当机了:怎么可能!为什么跟中药学教材不一样?白术是治疗风寒湿痹的?那不是苍术的功效吗?(关于古人用苍术白术不分,这是个至今为止还在继续的争议问题)还没完,大树连续拿出了几本,都是经典本草着作,而本本不一样。《名医别录》:白术主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目泪出。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满及霍乱吐下不止。利腰脐间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药性论》:白术能主大风顽痹,多年气痢,心腹胀痛。破消宿食,开胃,去痰涎,除寒热,止下泄。主面光悦,驻颜,去芸。治水肿胀满。止呕逆、腹内冷痛、吐泻不住及胃气虚冷痢。《新修本草》:白术利小便,及用苦酒渍之,用拭面芸蒝,极效。这对于以官方教材为主的学院派,是个冲击三观的行为。官方教材自有考量,为了方便教学,所以需要标准化。然而,白纸黑字写的东西,是让你学习的,不是让你迷信的。真理写不到纸上,都是人写的东西,所以写下来的东西当不了真理。加了茯苓白术就能利小便,治疗水肿,所以白术就是利水的,就这么简单,至于说是健脾燥的湿,或者是补气利的水,搞那些文字游戏干嘛。这就是吉益东洞的《药征》来源。主利水也,故能治小便自利,不利,旁治身烦疼,痰饮失精,眩冒下利喜唾。——吉益东洞《药征》。日本古方派始祖吉益东洞极其讨厌“阴阳医”,他的《药征》就是单记功效,而《聚类方》也是根据治疗分类收录,这也是汉方医学后来发展的特点。所以一个中医初学者不会加减方子,选好了方子,怎么加药呢?就这样加:你遇到了一个患者,他水肿,那你就可以加白术、茯苓。不仅仅是《伤寒论》里这个桂枝汤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而是白术、茯苓这两味药的组合,就是用来利水的。为什么大家都是中医,有些中医开的方子就有效,有些中医开的就没效呢?抓住主要症状呀!有些中医,尤其是新手,辨证辨着辨着就歪楼了!思想越来越发散,在哪里阴阳气血的分析一大堆,道理一套一套的越来越合理,症状越来越远,这样开出来的药,喝了有没有效那才真的要看运气。“太阳病上篇的结束,举出一例,其为伤寒而疑似桂枝汤证者,误予桂枝汤,变为甘草干姜汤证、芍药甘草汤证,再一变,一为阳实证,成为承气汤证,另为厥阴病,陷入四逆汤证,展示了伤寒重证,由于些许的误治而引起无端变化的所以然。”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燥,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太阳病篇上,完。:()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