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风一吹,很凉爽,回到家,袁姐姐领乔妈妈参观,养的鸡呀,鸭呀,还有大鹅,小狗汪汪叫,真是一幅田园风光景象。
中午吃完饭,睡一觉,下午包饺子,聊天。
天南海北聊天,乔妈妈不知什么时候,手机碰到静音,压根听不到手机电话铃声。
手机有十几个未接电话,都是乔伊念和乔伊梅打来的电话,还有几个是王老师和周老师打来的电话。
当袁奶奶听到乔伊念还没吃饭,赶紧下饺子,她问:“丫头,你想吃什么馅饺子,告诉奶奶。”
“难道你包好几种馅饺子?”乔伊念好奇地问。
“可不是,我和你娘下午包好几种馅饺子,就是让你娘在这玩几天再回去。”袁奶奶开心不得了。
看到90高龄的袁奶奶身体这么硬朗,性格这么开朗,乔伊念心里也是非常高兴,羡慕袁奶奶。
吃完饺子,娘仨盘腿坐在电热板炕上,讲起那些陈年往事,两位老人讲,乔伊念只有听的份。
听她们那些激动人心的事迹,乔伊念真想回到那个火热时代,她们铁姑娘连,妇女队战天斗地事迹,高呼革命口号的神态,都在鼓舞着乔伊念。
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家遇到经济困难,她们被劝返回家,成了家庭妇女。
这不是和九十年代工人下岗一样一样吗?六十年代,乔伊念不清楚,九十年代,她还是知道的。
不过她们没有被历史遗忘,没有被国家遗忘,她们的劳动被承认,她们的工作经历被承认,她们被算作五七工,补交大约1。8万元,现在每月都能领到2000。00多元退休工资。
这两千元虽然不多,可也衣食无忧,不用向儿女伸手。
她们有节衣缩食习惯,除生活必需品,几乎没有任何花销,只要没病就是胜利。
乔妈妈说:袁奶奶勤劳能干,虽然90高龄,仍然一人种植许多蔬菜和玉米、土豆、大豆、红小豆。
乔妈妈说:“明天我领你去看看袁奶奶种的玉米长这么高,乔妈妈边说边比划玉米高度。
乔妈妈说袁奶奶种的玉米,乔伊念脑海里浮现出金玉米秀丽的脸庞。
两位老人越说越兴奋,乔伊念听的津津有味,今天晚上不用回家。
袁奶奶给乔伊念在另一屋铺好被褥。
这期间,二姐伊梅打来电话,问伊念找没找到袁奶奶,见没见到妈妈,乔伊念一一作了回答。
妈妈告诉伊念明天不打算回去,她要在这住几天,帮袁奶奶干点农活,她已经好多年没有干过农活。
然后她接袁奶奶来龙海住几天,玩几天。她们来回坐电动大巴就行,不用她来接,让她一百个放心。
乔伊念可不是乔妈妈说没事就没事,她还是怕母亲出意外,袁奶奶也不好说没事这类的话,她知道,万一出意外,她真担不了责任。
毕竟年龄不饶人,什么事,什么意外不能出现。
袁奶奶保证这几天不做什么农活,不让乔妹妹帮她做农活。
这一点,袁奶奶拍着胸脯保证,乔伊念不好说什么,她知道再说什么,妈妈也许会跟她急眼,那就得不偿失。
她只有婉言相劝,母亲依然不肯跟她回去,乔伊念无奈,只好明天打道回府,今晚只能在袁奶奶家暂住一宿再说。
临走时,乔伊念加了袁奶奶微信,说好有什么事,可以在微信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