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此时也在思索此事,给地方官员放宽兵权是大事中的大事,搞不好了可能便是黄袍加身。
嘉靖开始思索此事的利害:
倭寇、倭寇,剿倭已经剿几百年了,也没见哪朝哪代真正消灭了倭寇;
更没见哪朝哪代,会因为小小的倭寇而亡!
反而是养寇自重的人,在史书上犹如过江之鲫。
谁知道你们是想剿寇,还是想要干什么?
一想到这一层,嘉靖便做了敲两下磬的决定。
嘉靖抬手拿起法杖,敲向了磬。
“duang!dua……”
第一声磬声落地,第二声磬声还未响起,嘉靖电光火石之间想到了另一层利害,
一种更好处理此事的方法,在嘉靖脑海中展现。
嘉靖完全可以先留下此奏折,等到变法之时,再重提此案。
届时嘉靖便可派遣变法之人监军,在整顿倭寇的同时,整顿、整顿江南士族。
江南富硕是表象,士族层层相护才是内核,
江南士族不动,大明变法难矣。
“duang!duang!duang!”
嘉靖共敲了三声磬,短而急催的磬声让群臣很是疑惑。
一声同意,两声反对,那三声又是何意呢?
在场所有人中,最了解嘉靖的王振听懂了,明白了三声磬声代表了何意。
王振走下玉台,走到了最早提议此案的兵事官员前。
“陛下要仔细看看你的奏疏,把奏疏给咱家吧。”
“王公公,您请。”
别管平日里清流与阉党有多不对付,在早朝大殿之上,王振是司礼监掌印太监,清流也不得不敬着王振。
兵部清流将手中奏疏交给王振,王振拿着奏疏走到了屏风后。
“陛下,给您。”
“放在那里就好了,你继续回去维持朝堂秩序。”
“奴婢遵旨。”
王振拱手示意后,走回玉台龙椅前,继续主持早朝。
嘉靖则是看着手中的奏疏,构思着将来的变法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