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琉青看完最后一封信,把它和其他信一起收好,放进了柜子里,然后又推开了窗。
做完之后他突然觉得无事可做,只呆呆地坐在窗前,看着太阳西沉,看着广袤的天没有一丝云浮过,再也没从前妩媚的晚霞和黄昏。
窗外有散学的孩童,他们轻快的笑声随着最后阳光一丝飘走。这天地间安静得只剩下了程琉青一个人在这样寻常的黄昏,一切就像从未发生过一样。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完—
--------------------
这本书从更新到现在中途因为剧情问题卡壳了很多次,这段时间也是因为剧情原因一直没有更新,到现在终于结尾。
我很想给他们一个美满的结局,也一直在考虑这样的结局是不是符合所有的行动轨迹,但目前来看这个结局我个人认为最满意的。
最后真诚地感谢大家一路的陪伴,包容我接纳我,接受一切批评和反馈。
下本书有缘相见希望大家看文开心,生活愉快。
第144章番外琉青
程琉青最后也没能带他娘离开赵家。
庄子上为了程姨娘的葬礼忙得团团转时,程琉青带着他娘留给他的积蓄和那把坏掉的琵琶逃走了,从外墙上摔落的时候疼得他掉了眼泪。
程琉青估计着外祖家此刻已经收到母亲的死讯了,可他心里憋着气,不想那么快的去见他们,于是他选择了独自一人往西北去。
西北算不上风景秀丽,只是西北的桐镇产的蚕丝弦极好,程琉青想试试能不能将这琵琶的弦接上。
坐着一路商队的车马往西北去时,领头的大哥见他抱着一把琵琶起哄着让他弹一曲来听听,程琉青只是安静地坐着,听着他们的笑声渐渐小了才慢慢地揭开了包着琵琶的布。
他拨了拨那根断掉的弦,“这是我娘的遗物,不过弦断了,我去西北是为了找蚕丝将琴弦续上。”
商队的人闻言再没了笑声,只说让他好生歇着,到了地方自会同他说的。
程琉青说好,然后便安静地坐在板车的货物旁看着景色逐渐变换,弥漫的黄沙离他越来越近,他的皮肤变得干燥,心绪随着大漠上升起的红日逐渐趋于畅意。
母亲去世后的一月他来到了西北,费尽心思找到了镇上最好的铺子,当师傅让他把琴送过来修补时,他却又犹豫了。
他想起母亲说过的话,弦断易接,情消难补。
所以最后程琉青还是走了,遇到难以决断的事时他总是这样,他的意志力并不足以支撑他坚定地选择自己,唯有逃避是他最好的处理。
庄子上的老人总说趁着年轻一定要多出去走走,去看看邑城没有的大漠和峻岭。
于是程琉青往更西更北的地方走去,直到程琉青看着脚下的黄土,和被炽热烈日灼烧的皮肤,他才想这的确是不可多得的体验。
待了半月后他从西北往回走,在去看人们口中的峻岭的途中鼓起勇气去了外祖家。
外祖父和外祖母拉着他痛哭一场后才想起问他跑到哪里去了,前些日子赵家的人来就没见他的踪影,程琉青支支吾吾答不出来,只摇摇头说不知道。
他在外祖家住了五六日,舅舅来过几次,说着若是程琉青不想回赵家去便上他那里住着,只是外祖父和祖母替程琉青拒绝了,说舅舅家尚且有两三个孩子们怎么方便,再说程琉青到底是赵家的儿子,总是要回赵家的。
程琉青得知后只说好,反正他过几天他也要走了,住在哪里都是一样的。
在第七日的子夜,程琉青趁着众人沉睡时再一次准备翻墙,在他攀上墙体的一瞬间身后传来了外祖父的声音。
“你母亲在赵家过得不好我都知道,只是赵家于我们有恩,况且你母亲做人妾室的确也要低人一等,我们也不好无理取闹。”
“你若要走我也不拦你,这些银子你拿着,都是你舅舅给的。”
程琉青站在高墙上低头看着外祖父,他身上穿着新裁的衣服,手里抓着钱袋,月光洒在他卷曲的胡须上,他的神色好像悲悯至极的模样。
“谢过舅舅了。”
程琉青说完便跳下了墙,脚步飞快地离开了,逃也似的隐入了夜色中。
离开程家后程琉青去到了举世闻名的高山,爬上山顶的那一刻他再一次想起了母亲。
母亲的一生被她的夫君和父亲用寥寥几句概括,或许他们还记得母亲的样貌吗?可能很难记起了,毕竟程琉青也很难从这些只字片语中体会到除了无奈之外的情绪。
云雾萦绕在山峰之间,日光在跳跃,在云层中穿梭如飞舞的丝线。
或许是眼前的广阔将程琉青从狭隘的缝隙中拽了出来,在这一瞬间他不再想去讨伐父亲对于母亲的忽视,也同样不想浪费精力去追究外祖父的漠然了。因为他突然明白这世上已经没有能让他为了揣测心意而辗转反侧的人了,除了他已经过世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