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袭制的确立使得权力集中在了君王和其附属阶级的手中,而权力的传承者也被限定在了君王和权贵的后代中。
人们对于权力的追求,使得部落联盟时代最终落幕,国家与王朝的产生,君王、诸侯等贵族阶级成为了权力的拥有者,世袭制为他们的权力加上了一个牢固的保障。
启,这个世袭制的开创者与第一受益者,在继承王位上,却给后世的诸多王朝留下了一个十分不好的榜样。
启依靠着自己的氏族,夏后氏强大的底蕴和武力,在事实上夺取了伯益的王位继承权。武力谋夺虽然在本质上没有任何的对错,但它对文明社会的伤害却是巨大。
尤其是当这种情况发生在君王的子嗣身上,对于王朝、对于国家都是一种打击,严重的甚至会带来灭国的灾难。
历朝历代,因为王位而产生的叛乱、斗争可以说是数不胜数,给国家带来伤害的多,有益处的太少了。
启,史书记载至少有五个儿子,分别是太康、元康、伯康、中康、武观。
虽然当时嫡长子继承制并没有建立,但我们从上古五帝时期便可以看出一二,长子继位已经有着传统和一定的影响力。
黄帝死后,其长子少昊继承了他的位置,帝喾死后,其长子帝挚继承了他的王位,在九年之后才传给唐尧。
禅让制开创之后,帝舜在尧死后,曾欲将王位让给帝尧长子朱丹;帝舜死后,大禹也效仿帝舜欲让位给帝舜的儿子商均。
太康作为长子,在传统上是最有可能的继承王位者。但根据记载太康从小娇生惯养,跟着启享乐,完全没有作为君王的德行才能,不要说是与他的祖父禹相比,就是与启相比,也是远远不如。
五子武观不满太康,密谋想要杀掉自己的兄长,通过暴力夺取王位。
可惜还没有实施,事情就败露了,启便将武观放逐到了西河。
到了西河之后,武观并没有停止自己的计划,五年之后,武观就在在西河发动了叛乱,这场叛乱涉及到了启的五位儿子以及他们的支持者,元康、伯康更是因此丧命。
而这场叛乱给夏朝这个刚刚建立的初始王朝带来的伤害不仅如此,由于启晚年腐败的个人生活,一下子打破了尧舜禹创造的辉煌时代,带来了诸多矛盾和动荡,引起了许多部落、诸侯的不满,武观之乱这个夏后氏内部的争权夺利之事,可以说是给整个王朝极大的打击,甚至让夏朝的统治都出现了危机
武观之乱在本质上就是一起权力斗争、王位之争,武观的目的便是为了争夺王位。
由于时间实在是太过于久远,我们在史书中也无法得知武观其人的全貌,无法像比较李建成与李世民那样,给这场叛乱再加上一些后世评说。
但武观之乱暴露出来的问题已经十分明显,世袭制下的王位传承,已经无法像尧舜禹时期那样平稳了。
在继承人的德行、才能无法得到保证的情况下,仅有王权、血脉的制约,在王室的内部便会先生出祸端来,最后便有可能演化成武力争夺。
尤其是世袭制完善的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对于权力的渴望,往往能此生出最恐怖的祸乱。
武观的叛乱最后没有成功,他成为了一个失败者,而他心心念念想要杀死的太康却最后成为了王位的继承者
可武观又是幸运的,作为叛乱的发动者,启并没有处死他,而是让他带着部下迁徙到了极东海滨之地,远离了夏朝的权力中心。
夏朝这个初始王朝,经历了一番动乱之后,继续顽强得生存了下去。
武观之乱就像是过往的王位争夺、部落之战一样,很快就淹没在了时间里,对于君王和部落首领来说,他们或许已经习以为常了。
过往蛮荒部落时代的首领之争,有时候比这还要更加残酷、无情,此时不过是闭上了文明的外衣,换上了更大的权力果实而已。
而武观之乱的最大获利者,启的继任者,太康,绝对算得上是昏聩无能之君,他没有尧舜禹的德行才能,更无法像启一样通过征战来保证自己的权威。
太康,开始算得上是王朝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昏聩无能、毫无建树的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