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好,这个时候,上面也批复,支持开发区的建设。
有政策的支持,还有钱给,“搬山计划”进行的非常迅速。
虽然缺乏大型的器械,但是国人从来就不怕吃苦。
这些年,凭借人力,国内完成的“奇迹工程”可不少。
红旗渠、苏北灌溉总渠等等大工程,可都是群众肩扛手抬成就的,一座小小的罗湖山,更不在话下!
而且,这次出工不仅仅给工分,还给钱的,群众的积极性更高。
移山填湖,很快就完成了。
而作为最早投资开发区的陈氏,开始在这片空白的土地上,开启了建设。
为了提升开发区的格局,陈氏直接在最好的位置,准备建设一栋目前最高的大厦,作为陈氏的总部。
为此,陈氏邀请了港岛最着名的建筑专家和设计师,准备一炮打响开发区的名头。
相比陈氏总部,陈氏也开始投资建厂。
中药材加工厂,除了能给本地人提供工作机会以外,还能为周边的农村,提供种植药材的机会。
受益最大的,当属陈媛曾经下乡的三寨村以及所在的公社了。
这里,已经形成了在药材的种植规模,现在随着政策放开,可以光明正大的种植药材了!
但是,对于陈氏的药业集团来说,一个公社的产量,远远不够。
陈氏药业的中药方剂,远销海外,非常有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多少都能消化的掉。
就连内地,陈氏中药方剂的名声也非常大,当初大地震中,陈氏捐赠的物资中,就有中药方剂,效果非常好,也因此打开了内地的口碑市场。
陈氏中药集团,既开厂招工人,又收中药,让农民也能创收,这种企业,当然受欢迎。
只是,不可避免,供销社掺和进来了,毕竟和官方合作,绕不开这个统收统销的机构。
陈氏的中药方剂市场属于供不应求的情况,利润相当可观,让利出去一些影响不大,只要产量上来,反而能赚的更多。
除了药企之外,陈氏集团还有地产、纺织、电子等等行业,也纷纷进入内地,一下子给许多人提供了就业的机会。
陈氏集团,作为港岛的四大家族之首,这么大的动作,自然引起了很多关注。
也给很多爱国港商,起了带头作用,纷纷回内地投资建厂。
有人跟随,当然也有人观望。
他们不知道现在的政策是不是可延续性的,他们都怕资金过去了,直接被打土豪。
有这种顾虑的人很正常,不是每个人都像陈平安这种有“未来视”的。
但是,还有一些人,唱衰开放政策,这就是不安好心了。
“老板,我想回去发展!”
以阿鬼等人为首的,很多从前的“大圈仔”,现在已经成为正式的港岛居民了。
跟着陈虎杖,他们现在在港岛,要身份有身份,要钱有钱,算是混到精英的行列了。
即便如此,他们也没忘记家乡的亲人。
有的,老婆孩子还在老家等着他们回去;有的家里还有父母亲人在。
他们没有能力,把他们带来港岛,但是很愿意回去家乡,帮助家乡完成建设,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
陈氏集团都过去了,他们相信自己老板的眼光。
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可以出力,随着开放,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