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的邻居们见状,皆是被这对年轻夫妇的互动逗得乐不可支,爽朗的笑声在小巷里回荡开来,添了几分温馨与热闹。
谢母从厨房门缝里探出头,眼神中既有欣慰又带着一丝疑惑,缓缓走出厨房,半信半疑地问道:“真卖光了?”
方凯闻言,笑眯眯地把篮子轻轻放在地上,双手一摊,嘴角挂着温暖的笑意,确认道:“大娘,您看,篮子都空荡荡的了,不是卖光了是什么。”
谢母瞪大了双眼,仔细审视着那几个象征着东岭的空篮子,心中忽然涌上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
她仿佛感到自己与眼前这些活力四射的年轻人之间,横亘着一道名为时代变迁的鸿沟。
等到孩子们被安排出门玩耍后,许秀芳与谢母便坐下来清算今天的账目。
谢母侧耳倾听,随着许秀芳清点零钱的声响,仿佛有一串串金币在她脑中叮当作响,每一声都是满满的收获,满载而归的感觉让人心潮澎湃。
“我们今天一共赚了一千四百六十三块。”
许秀芳边将一张张零钞整齐排列,边宣布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声音里藏着难掩的激动。
“多少?”
谢母惊讶地重复,怀疑自己是否听错了,这样的数目对于他们这个小家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
“一千四百六十三块。”
许秀芳再次清晰地报出数字,抬眼望去,只见不仅是谢母,就连谢翊、周大妮、谢春燕和方凯,他们的脸上也都写满了不可思议,眼眸中闪烁的是被惊喜点燃的火花。
卖衣服的时候,大家心里都明白收入不会少,可真真切切听到这笔进账,心中的震撼还是无以言表。
这不仅仅是数字的累积,更是对他们辛勤努力的肯定。
“一个下午,就赚了这么多?”
谢母喃喃自语,声音里混合着诧异与喜悦。
“你们一个下午,就赚了这么多?”
周大妮和谢母的眼神中充满了震惊,她们的认知似乎在这一刻被彻底颠覆。
尤其是周大妮,去年她孤身一人经营时,最好的月份也仅仅能挣得几十或上百元。
而对谢母而言,这个数目更是遥不可及。
在以往的日子里,家里靠着耕田勉强维生,风调雨顺时,一年的收成也不过三四十元;若逢灾年,全家人的温饱都成了难题。
“不能完全说是下午的功劳,”许秀芳解释着,语速平缓却透着一股自信,“算上制作衣服的时间,大约是十二天的成果。”
十二天,一千四百六十三块!
这个数字即使是放在谢母的心里衡量,也是相当不菲的收入。
在那个年代,这样的收益足以让任何人咋舌。
的确,这是一笔可观的财富,任谁也无法否认它的重量。
周大妮和谢春燕被这意外之喜激励得斗志昂扬,纷纷表态:“吃完晚饭,咱们再接再厉,争取十天后再大干一场。”
话语刚落,周大妮忽地想起了什么重要的事,连忙对许秀芳说:“秀芳,我们的布料快不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