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梵清翘首以待裴玦之归来,却不料事先等来了另一则消息,当真是狠狠扇了李梵清一记响亮的耳光。宫中传来消息,说是崔妃在燕帝面前提了一嘴代王的婚事还未有着落,又见左监门卫沈将军家的女儿很是不俗,有意替代王说合这门亲事。晌午,李梵清闻得此事,迎着日光,于厅中踱步不止。她手中夹着传递消息的字条,下意识地搓揉着薄如蝉翼的笺纸,直到这卷字条褶皱不堪。李梵清脑海中有诸多不解。譬如,这则消息为何在此时机传出?这到底是一桩巧合还是有人有心引她上套?又譬如,崔妃究竟是真愚钝还是只是扮猪吃虎?当然,比之这些无稽猜测,李梵清倒是更想知道,燕帝是否会同意赐婚。按常理,燕帝自然是不会同意的。一来自然是因为燕帝有意立她为皇太女在前,自不会给李梵清再徒添代王这样一个有力的竞争对手;二来则是从前李梵清与燕帝提到过的,他是要笼络沈靖,而不是要与他结仇的,没必要让沈宁嫁作代王妃守这个活寡。这个问题并未困扰李梵清太久,只是这个答案却着实令李梵清大吃一惊——燕帝竟然同意赐婚了。棋子“看来还是被你说中了。”李梵清心不在焉,在棋枰上随手落下了一枚黑子。裴玦不动声色,摆下白子,将李梵清的一角黑子蚕食殆尽。李梵清望着裴玦轻轻巧巧地将她的黑子移出棋局,不由又叹了一声。“心不宁,赢不过你,不下了。”李梵清将掌心几枚白子放回盒中,棋子激荡,发出“哗啦”似流水的声响。裴玦学着李梵清惯常的动作,手指轻轻点在棋枰上,问她道:“陛下为何会同意?”李梵清摊了摊手,无奈道:“我探了宫中的口风,就只说那日崔妃同父皇提了一句,再不过几日,父皇便下了旨赐婚。”“先前陛下同你明示过,不会将沈大嫁与代王?”李梵清点了点头。午后裴玦刚回公主府时,李梵清便将这件事同裴玦里里外外交代了个清楚明白。“那便是如今情形变了,陛下有了必须赐婚的理由。”所谓崔妃说合不过是个幌子,关键还是在于燕帝自己有意。李梵清又拣了枚棋子在掌心摩挲把玩,听了裴玦这话,她不觉凝眉道:“是必须替代王赐婚,还是必须将沈大嫁人?”“兴许都有呢?”裴玦信口道,“你是如何想的?”李梵清却反问道:“我先前有同你说过,我父皇有意立我为皇太女吗?”“未曾说过。不过我观朝中上下,心中也是有数的。”从前世人只当燕帝宠爱承平公主是因文贞皇后的缘故,所谓“承平公主有望被封皇太女”的传言,也不过是世人口中的一句玩笑,只为彰显承平公主之地位与旁的公主不同罢了。但经了大燕与吐谷浑和谈这一遭事后,有心之人多多少少知道,承平公主在其中穿针引线,起了不可小觑的作用。若非如此,为何之前本是铁板钉钉的和亲之事就此作罢了呢?插手军国大事,若是没有燕帝的首肯,便是承平公主再得宠,此举也是僭越。至此,承平公主的地位已是不言而喻。更不必提,传言中永安王因酒后失德得罪承平公主,后被遣回封地,而永安王之父秦王亦因此受牵连,失了陇西军权。“所以,照父皇对我的态度,即使是必须替代王赐婚,父皇也不会替他择沈大为王妃。”“可你先前亦说过,代王性好男子,陛下若将沈大赐给代王作王妃,岂非与沈将军结仇?”李梵清不以为然道:“只不过在我们眼中看是‘结仇’罢了。在外人看来,这就是立储的讯号。父皇如今并无嫡子,若要立储,当先考虑的便是长子代王;而沈其南眼下亦是圣眷浓厚,他的独女本就是一家有女千家求。如此一来,这立储纷争便如拨云见雾一般明了了。”裴玦未及时接她的话,只在心中默想,若当真如李梵清所言,燕帝拿着皇太女的位置吊着她,而后用完即弃,的确是不大厚道的。“假若当真如你所猜测的这般,陛下如今改了主意,要立代王为皇太子,你当如何?”李梵清亦未料想到裴玦会直接问及她的野心。她掌心那枚棋子已被她把玩得温热,可任由她摆布,或是扔回棋盒,待它渐归于寒凉;亦或是继续留待在她掌心,由她再做安排。“不怪人人都想做执棋人。”李梵清摊开手心,向裴玦展示自己手中那枚棋子,“做人棋子的滋味的确不好受。”裴玦道:“陛下已将你架到了这个位置上,你本就无退路可言。”